對于孤獨癥兒童而言,康復訓練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回歸主流!讓孤獨癥兒童像正常兒童一樣說話、玩耍、做和正常兒童一樣的行為,而不是那些非社會性的行為。說起來很殘酷,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然而,如果訓練不到位,康復不成功,別說將來的結婚生子,自力更生,就連學校甚至幼兒園都可能無法進入。是的,情緒難以控制的孤獨癥兒童,學校管不了;不會表達的孤獨癥兒童,受了委屈也無處發泄;沒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孤獨癥兒童,也無法完成學業。
這就是現實!而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面對現實,改變孤獨癥兒童的命運!
如果能夠意識到孤獨癥兒童將來要回歸主流的目標,那么,從現在開始,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滲透更多“生活經歷”訓練。這里,我為大家分享兩個最基礎的訓練。
注意,這兩項訓練,同樣是為程度較好的孤獨癥兒童準備的。如果沒有達到相應的程度,訓練效果會減弱很多!
一、 即刻回憶場景
1、 (實例)媽媽帶著寶寶去公園玩耍,寶寶玩了一會滑滑梯,很高興。訓練要素準備完畢,可以進行交流。如果寶寶不會說,可以輔助。交流以媽媽提問,寶寶回答的形式進行,重復三次。問題可以是“去哪玩了?”、“和誰一起玩的?”、“玩的什么?”、“玩得怎么樣?”寶寶回答應該符合實際情況,例如“公園”、“媽媽”、“滑滑梯”、“高興”?;卮鹫_,應該立即強化。
第一次交流時間——剛走出公園;第二次交流時間——10分鐘后;第三次交流時間——1小時后。
這樣做,不但能夠立刻訓練孤獨癥兒童對于生活經歷的反映和描述,也能強化寶寶關于“回憶”的理解和表達。
2、 每次帶寶寶出門游玩,都要進行這樣的交流。但是,為了避免孤獨癥兒童出現的刻板重復回答,而非回憶真實場景,所以要及時糾正。例如如果寶寶在公園摔倒了,哭著讓媽媽抱著離開公園,詢問寶寶“玩得怎么樣?”的時候,寶寶極有可能回答“高興”而不是“摔倒了,疼”。需要家長特別注意!
二、 情景結果強化
很多家長不敢把孤獨癥兒童送去幼兒園或者學校,大多是因為害怕寶寶吃虧卻不會說。那么我們可以提前使用“情景結果強化”的方法,鍛煉并鼓勵寶寶說出經歷來。
?。▽嵗┦孪扰c一個小朋友商量好,讓小朋友穿上有明顯特征的衣服(顏色單一且鮮艷,或衣服上有寶寶十分熟悉的圖案),在寶寶玩一個玩具并且非常開心的時候,讓小朋友“搶走”寶寶的玩具后迅速離開寶寶視野。
隨后,媽媽來到寶寶身邊,詢問相關問題,大致為“為什么哭?”“搶走了什么?”“誰搶走的?”“怎么搶走的?”、“為什么搶走?”等,寶寶回答應該符合實際情況,例如“玩具被搶走了”“狗狗”“哥哥,穿紅色衣服”“用手拿走了”“不知道”等。
當確認一切回答無誤后,媽媽可以領著小朋友來到寶寶面前,并且讓小朋友將玩具還給寶寶并道歉。這便是“情境結果強化”。如此一來,可以在孤獨癥兒童心里建立一種“受了委屈,能夠準確描述,就能有“好事情”發生”的認知,并在今后積極的與家長進行溝通。
以上只是以兩個實例為大家分享兩種方法。原理相通,可以以此為基礎,進行多種模式和內容的拓展。
當然,真正實施起來,也許初期并沒有那么順利,也許會持續很長時間才能見效,但是,如果不做這樣的訓練,那么孤獨癥兒童,又何時能夠回歸主流呢?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