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具體做法:“小文,我們要吃飯了??靵頂[放餐具?!?/p>
如果孩子沒反應,媽媽要觀察孩子。
“你現在不想擺放餐具,是嗎?”
“你一直在看那把手槍,你想玩手槍?!?/p>
“你拿著手槍來做警察,你來追我?!?/p>
媽媽可以在家里陪孩子玩你追我跑的游戲,當媽媽跑到餐桌旁時,孩子自然就跑過來了。
贏得孩子的合作,不是控制孩子,那樣只會讓孩子反抗。要在與孩子積極并相互尊重的互動,幫助孩子培養自我管理技能。
【2】對孩子的觀點表達同情,但并不意味著你同意他的觀點父母要對孩子表達出同情,理解他的難處。但是并不贊同他的做法。就象父母對孩子發出指令,可是孩子就不配合一樣。
我們知道孩子要配合父母,聽懂父母發出的指令,去拿一件物品是有難度的,但是也不能嬌縱他。
【3】當你的孩子準備好傾聽時,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和看法只有在孩子準備好了傾聽時,他才更愿意與你合作。比如在孩子得到了良好的休息后,這個時候他的狀態會非常好?;蛘咴诤⒆有那楸容^愉悅的時候,父母再對孩子提出指令:
“寶貝,請你把杯子給媽媽?!?/p>
通常孩子在心情好的時候,會很愿意配合父母。
【4】讓你的孩子專注于解決方法
當父母向孩子發出一個指令時,孩子不愿意聽,這時父母不要去責怪孩子。責怪孩子對改變他的行為并沒有任何幫助,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如何去解決問題。
在我們家庭訓練營里的一個媽媽說:“我曾叫過孩子很多遍,叫他把那些玩具收起來,可是孩子就站著不動。我以后都不打算讓他玩了?!比绻麐寢屩皇前淹婢呤掌饋?,不給他玩,那么,孩子依然沒有聽懂“收拾玩具”這個指令。
因此,媽媽要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在開始的時候可以給孩子示范一遍。如果孩子已經知道了如何收拾玩具,就是不肯收的話,媽媽可以邀請與孩子一起來收拾,這也是一種指令:
“寶貝,媽媽收拾這些玩具,你來收拾那些玩具好嗎?”
“小玩具要回家睡覺了!”
媽媽可以開心的拉著孩子的手與孩子一起來收拾。一般來說,孩子是能聽懂指令的。如果不愿意配合,也沒有關系,分步驟讓孩子慢慢接受。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