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新財
不便 何以,同性質的單位,南北兩地的人情味,竟有如此天壤之別呢?據說,在高雄縣只要學??限k啟智班,就另有充裕的開辦費,并照學童人數編列維持費,老師當然也另有加點。所以老師們并不愿意現有的學生減少,更不會把新學生推拒于學門之外。 只是地方政府,簡簡單單的一點政策性作法,就能建立起潛在的誘因,落實其殘障政策,就算其動機是為了選票吧,我們也是不能不佩服于人家的聰明與重點。難怪余家在家鄉的口碑聲望始終居高不下,一家幾代輪番上陣都能贏得執政。 唯一值得改進之處是,我們一家四個病人(槐秋、老父、玉華、我),每次要轉換單位、申辦(或換發)證件、申請補助‥‥時,就都要經過不同單位,作類同的檢驗、證明、家庭調查(或問卷調查)等手續,總計共作了一十四次,對我來說,這可就不夠便民,且又實無必要的。 白跑 因為父親的行動不便、玉華的能力耗弱,所以我每次都不得不請假親自辦理?;鼻飫t無論作任何檢查,也都是白跑,因為除非她上麻醉藥,否則她根本不肯采取合作態度來接受任何檢查。而每個醫生其實也不須經過檢查,光憑目視就都能斷定她屬于「極重度」。那么這種明顯又無藥可醫,絕無痊愈可能的重病,豈非只要經公立醫院診斷并證明一次即可,何須一再的浪費彼此之寶貴時間、精力與資源呢? 安定 臺北的老長官深知我的困境,便在他榮調臺中后,特別也安排我到臺中上班。在臺中,舉凡我上班的辦公室、小女就養的南投啟智教養院、玉華就診的草屯療養院,都在舍下附近。我也買了二手的四輪車,以便每天接送小女、每月代玉華領藥。家父過世了、我與玉華的身體也暫時無大恙、且全民健保開辦、殘障福利也有所改進了、小兒且資質優異,現已考上第一志愿的高中,我的生活總算可以勉強的安定下來。 懷里 槐秋十四歲了,漂亮、高大且發育正常,但智商與生活自理能力則仍毫無改進。沒有語言、不會處理大小便、吃飯…連初歲的能力都沒有。在教養院的成績單上,槐秋由上到下都是最低等,只有操行欄始終是甲。因為她單純如一張白紙,絕無任何邪念與壞水,不會打人、罵人、咬人,連受同學欺侮也不會哭、不懂還手。就是挨爸媽的罵,也總以為是爸媽在逗她玩耍,還又笑又跳,直往爸媽的懷里鉆。
夸耀
她唯一的本事,就是蓋被子。只要在飯后給她洗好澡,她就會自行打開櫥柜,拖出棉被來給自己蓋上。若拿起"不求人"來作勢打她,她也會自己拖出被子來蒙住頭。這可是我們作爸媽唯一的欣慰,也是我們夫婦極了不得的樂趣。三不五時的,我們還要故意假裝生生氣,拿起竹如意作勢來罵罵她,好讓她復習復習、表演表演。這時,我們夫婦則總會相視會心一笑,好像小女兒這了不得的表現,真的非常值得贊許,真的有多值得夸耀一樣!
幸福
她外表并沒有肢體或顏面上的殘障,若不笑不跳,幾乎也看不出有明顯的智障現象。她縱有病痛,也不會訴說,所以看起來也很健康。尤其是沒有課業負擔,也絕無適應社會人群的煩惱,是以也無憂無慮,非??鞓?。一家人雖都把她當寶貝,照料愛護得無微不至,但她毫無欲望,(連吃食都不會討要),更不會粘人或鬧情緒。我有時在街上看到別家小孩,對父母哭鬧蠻橫的惡劣嘴臉,比較起來,則她不但是我們全家最乖,也是最幸福的寶貝!
痛心
玉華總不免自怨自嘆:是不是生產時,沒指定對醫生?又唉聲嘆氣:兩老過世后,誰來照顧女兒?搞得嚴重的憂郁癥。我就常常寬慰她,我們可不正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為人父母嗎?
就以老友甲來說,小孩從出生就是植物人,父母雖為他辛苦憔悴了一輩子,可小孩連一次都沒抱過爸媽,更就別說親親了。不像小女,非常喜歡坐在爸媽懷里摟著大人,簡直就像個會眨眼睛的活洋娃娃,人見人愛。再譬如老友乙,小孩子智商正常,還頗優秀,可是兩腿萎縮,只能用手爬行,不能裝義肢,老爸每天抱著上下課,總算小學勉強畢了業,但再也抱不動了,只好失學在家。想必總難免會痛心疾首吧!
常樂
我們的寶貝,盡管沒上過一天學,她倒也不懂得羨慕別人、更不會埋怨自己。即使不認得一個字,可是兩代都不必引以為憾,甚至還省免了升學主義的壓力。更不必說,新聞里常見到,有的小孩品學兼優,可就是造化弄人,蒼天不作美,身染絕癥,父母雖是傾家蕩產,都還挽不回小小生命。就算是樣樣都能如意的閨女吧,女兒到了這個年齡,人又單純漂亮,可不必天天提心吊膽嗎?白天要勸她不要貪玩、晚上要盼她早歸。女兒老實,就要愁她嫁不出去!女兒老到,又要怨她歷盡滄桑!這下可好,一切煩惱可悉數免了!
能常換個角度去想想,還不夠我們知足常樂、自求多福嗎?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