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行為的建立是社會化的第一步。
一個小孩開始懂得去模仿別人的動作,不僅表示他的眼睛或耳朵在注意對方的訊息,而且嘗試去掌握對方的意圖,所以才能夠依照「和我做一樣的」來達成要求,同時也表示「接受約束」的能力慢慢提高了,才能聽從指示配合。很多自閉癥兒童眼睛不看人、對他人的吩咐無動于衷,因為他們甚至連企圖了解他人意圖的動機都沒有,所以平常與孩子互動的方式應盡可能地活潑熱烈,才能吸引他的注意力,當他對人際互動漸漸發生興趣后,視線接觸的習慣便在無形中養成了。
自發展進程視之,模仿行為各分階段之目標大致可分為:模仿動作、聽指示指認物品或做動作、配對概念(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或和我拿一樣的)、模仿別人的玩法、在團體中和大家做一樣的、以及模仿同儕或大人的社會活動等步驟。其中前三項目標的通過,是已達適合語言訓練階段的先決條件。語言訓練的課程,特別是初階段模仿發音的練習,往往是經由條件交換的過程,協助小孩了解用聲音溝通的意義,進而達成「和我說一樣的」相互模仿說話的能力,即在人際關系的基礎上具有溝通的意圖,才能確信小孩獲得的語言是在人際互動的脈絡中習得,具有溝通的意義,而不是沒有意義的鸚鵡學語。
當孩子可以自發性地開始模仿別人時,要多鼓勵他和其它小朋友接觸,接受正常的人際關系刺激,增加他模仿其它同齡小朋友的好行為的機會,藉由同儕的語言刺激,更可以促使他直接運用學到的語言彼此互動,學到語言的人際意涵,并且從經驗中修正。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