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的樂樂喜歡爬上爬下,十足好動的樣子!可不管是玩玩具還是做游戲,都只有三分鐘熱度,前一分鐘還在玩積木,后一分鐘已經在拔電視機的插頭了。媽媽被他折騰得筋疲力盡,常常望著散落一地的玩具想:為什么自己的寶寶注意力“集中”不了呢?
身體健康影響寶寶的注意力
由于母親懷孕時缺乏活動,孩子早產、難產或剖腹產,出生后爬行訓練不足等原因,會導致孩子感統失調。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視覺統合失調的寶寶,對看書缺乏興趣,易疲勞,注意力難以集中;觸覺統合失調的寶寶,對任何信息都會急著去做反應,大腦忙著處理不重要的信息,注意力自然就不能集中。
腎上腺素、性激素、生長素等激素的分泌過度或不足都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生理疲勞、心理疲勞和神經疲勞也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不集中有心理原因
個性影響。有些寶寶愛發脾氣,情緒容易激動,高興起來會大喊大叫,對挫折非常敏感,愛哭、吮指頭和咬筆等等,這樣的孩子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
意志力較強的寶寶,抗干擾能力也比較強,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弱的寶寶,容易為外界信息所吸引,分散注意力。
情緒的影響。因忙碌、緊張、壓力大,父母會在語言、舉止上將焦慮情緒傳遞給寶寶,焦慮的寶寶注意力很難集中。
動機的影響。父母如果要求寶寶做他不感興趣或超過能力的事,迫使寶寶用不斷變換活動來逃避爸爸媽媽的要求,使寶寶不能持久進行一項活動,也不利于寶寶注意力的發展。
氣質類型的影響
神經心理學將人的神經類型分為四種:興奮型、活潑型、安靜型和衰弱型。不同的神經類型的人注意力的品質和表現也都不一樣。
興奮型 特點是易興奮、易怒而難以自我控制。當他們對某一件事情發生興趣時,他們的熱情是非常高的,可以很專注的學習。但是一旦被一件意外的刺激干擾,他們就很難專心學習了。
活潑型 特點是發應靈敏、外表靈活,能很快適應迅速變化的環境。當他們面臨內容豐富的學習材料時,可以很集中、安心地學習,然而假如學習材料比較枯燥,他們就難以安心、專注地進行學習。
安靜型 特點是堅韌而行為遲緩,行為表現不容量改變,顯得平穩而安靜的狀態。這種人可以很集中地學習,專注意力很好。
衰弱型 特點是靈活性差,卻相當過敏,顯得膽小而具有一定的神經質。這種類型的人比較難以長時間的專心地進行學習。
吃什么,與注意力息息相關
早餐。吃早餐,腦部的主要能源血糖值會上升,供給腦部充分的能量,使孩子更有活力和注意力,情緒也會更穩定。
大腦的營養。思維活動和肌肉運動,要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因此,充分而全面的營養是保證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當然,千萬不要以為吃得越多越好,吃得太飽會損壞大腦機能。
糖的影響。糖的過多攝入引起胰島素的快速分泌,又造成血糖過低,導致孩子情緒大起大落,易怒沖動,注意力渙散。
食品添加劑。食物添加劑不僅會影響的人生理健康,也會影響人的注意集中能力。
睡眠關乎寶寶的注意力
能夠促進小朋友生長發育的生長激素主要是在夜間深睡眠狀態下分泌的,睡眠不足小朋友普遍會出現身材矮小、智力發育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煩躁多動、免疫力下降、不愛學習等表現。睡眠不足,大腦得不到充分休息,會使寶寶出現注意力渙散。
研究證明:1歲寶寶一天需要睡足13.5小時(包括一次或兩次的午后小睡),2歲寶寶需13小時,3歲需12小時,5歲需10小時~12小時。如果睡前長時間看電視、玩耍,會使寶寶太過興奮,晚上睡不安穩、說夢話或做惡夢,也會影響白天的注意力。
父母的態度很重要
尊重孩子的活動。 當孩子正在專心地堆積木時,媽媽卻大嚷:“飯好了,趕快洗手吃飯?!备改溉绻3V活欁约?,不管時間、地點命令孩子做這或做那,也會防礙孩子的注意力習慣的養成。寶寶獨自玩游戲,特別是剛開始摸索嘗試時,就進行不必要的干預,急于指出他的不足,甚至越俎代庖,這樣恰恰分散了孩子正在集中的注意力。
鼓勵孩子的探索精神,培養其獨立自主的人格。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限制孩子的活動、限制孩子接受各種各樣的感覺刺激,是孩子產生感覺統合失調的重要原因。
體會孩子的認知傾向,啟發孩子的興趣。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更容易持久集中,父母應該細心觀察孩子的興趣,對孩子的早期興趣加以捕捉和誘導。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做良好垂范。孩子不容易接受別人語言、邏輯的指導,但別人的所作作為卻更容易在他們的頭腦中打下烙印,并使用權他們易于模仿去做。
外界環境不可忽視
家庭環境。家中經常喧鬧不安,父母或家庭關系不穩定或家里經常有太多的親朋鄰里出入,社交頻繁,寶寶長期處于興奮、浮躁的狀態,都會讓孩子失去注意力。參加太多才藝班的孩子沒有時間集中精神做自己喜歡的事,也不于孩子注意力的發展。
此外顏色和氣味也會影響寶貝的注意力。美麗的綠色不僅感動心靈,還可增加思考能力,提升注意力。棕色也是讓人心情平靜的顏色。自然的顏色就是好的顏色。假日里,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到森林或野外踏青。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