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觀察與發現:
談到成長,無論一般孩子,或星星兒,首先我們一定要用心觀察,并從中發覺孩子的「特色」及「學習的動力」。知道學習的特色與學習的動力,才能事半功倍。當然在此用事半功倍來形容,似乎有點諷刺,不可畏言整個伴隨成長的過程是極辛苦的。也因為很辛苦才更需要省力的方法。
就學習特色來說:我兒小奇對電視接受度頗高,因此我適度的利用電視,除了增進他的學習,也給自己一些休息的空間。當然所給予的是有教育意義的電視如信誼的「親子動動兒歌」、漢聲「愛的小小百科」、「小小目擊者」「目擊者」及巧連智等等。(除此之外,我家沒有三臺和第四臺,所以也從小建立小孩功課完成才可以看,慢慢的電視也成了一種獎勵。)
就學習動力而言,小奇喜歡恐龍,恐龍除了成為他的獎勵物之外,透過恐龍小奇增加了許多的學習,如識字、閱讀、言語表達、購物(我們要求他自己選擇恐龍自己購買且不可重復),同時我們也增加了影片的欣賞及各種展覽的參與。在此要和大家說明的是,曾經一度我好怕”恐龍”成了他固執的偏好,但還好隨著他懂得越多也開擴了更寬廣的視野,現在他還是喜歡恐龍,甚至說要當考古學家,我們也順勢提醒他考古學家要懂很多要很用功。
二、互動與游戲:
我們的孩子大多在人際互動上有落差,所以千萬別忘了,我們這些最直接最親近的人:爸爸、媽媽、兄弟姐妹,一定要陪他「玩」,他能與我們互動,喜愛和我們互動,才有能力與外人互動(而且藉由此種良好的互動關系,才得以建立”依戀關系”,這對往后的教養非常重要,后頭再和大家分享)。談到此很多家長會問玩些什么,「按摩」是一種游戲,「捉迷藏」、「手指謠」「唱歌」「撥水」、「撒水畫畫」、「買賣東西」、「感統游戲如滾被子,晃被子…」、「親子動動兒歌」等等都是一種游戲,隨著年齡隨著孩子的進步,在不同時間加入不同的游戲,從兩人互動慢慢地加入更多人。在此要請大家千萬記得,在小孩面前要假裝快樂,盡可能地傳遞快樂的訊息給我們的小孩,要懂得把緊張憂慮在孩子的背后找好朋友找同樣有此心情的家長們發泄。
三、循序漸進,一步步踏好:
我常喜歡說「回歸原點」,回想當年自己不死心不斷地打聽拜訪醫生、密醫、宗教…,直到榮總遲景上醫生的一句話打醒了我,「沒有別人,你自己才是小孩最好的醫生」,仍就不死心的我,頓然停止的不斷的詢訪,我告訴自己一切從原點開始,一邊參考各階段小孩子應有的能力,一邊積極的配合特教老師課程的規劃,全心的投入孩子的學習。且每個學習均從頭開始,盡可能的忘了他實際年齡,如玩捉迷藏,還是從眼睛遮住的尋找、身體于固定位躲藏不同方向冒出、到躲在不同地方等他來尋找,最后進階到帶著他一起躲等他人來尋找。如語言學習,一開始我僅強調「名詞」及「形容詞」的認知與表達,等名詞他有辦法響應后,才加入「動詞:跳、拿、站、坐…等」,當然我還是一一加入實際動作不斷的示范強調,甚至要求他一起做,一起說?!钢髟~」是更難表達的,在基本名詞爸爸、媽媽、妹妹及小奇等都會了后,常常玩「我是…」,「你是…」,熟悉后再加入「他是…」,循序漸進非常重要,對我們的孩子而言,不要要求快,但求根基一步步扎穩。
對「認知」課程,我除了配合特教老師的課程安排外,并依漢聲「幼教三國」及MPM數學教材,從小班、中班、大班,到目前還持續練習著,每天每天練習一點(一,二頁),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也就一點一滴的累積起來了。當然當中也會遇到怎么教都教不會的,沒別的就先暫時放下,等過一陣子后再回頭,也許我們可以想到更好的引導方法,也許到時小孩子就開翹了。
四、里外乎應,增進學習:
至始至終我非常堅信「認知」夠了,一切的生活常規,互動模式才好建立,所以整個學習過程中,我很在乎,「看」、「聽」、「做」的結合。例如「刷牙」,除了親自刷給他看,我也買了刷牙的游戲書,透過幫獅子、魚、猩猩等等動物刷牙,讓他了解;也透過看電視巧虎的示范說明讓他明白刷牙的重要。只是透過這整套的學習,我還是花了半年以上的時間,他才就序。例如「輪流」、「分享」的教導,透過巧虎的故事內容,讓他明白分享的意義,進而不段強調與要求。這比自己一個人唱獨角戲,僅要求孩子要做到來得好多。
五、培養讀書習慣,增進日后學習:
回想當初因教小奇說話教得很辛苦,效果確仍不好,除了名詞,我無法想象他能說一句完整的話,也懷疑他所說的是有意義的。讀書識字成了我想突破他與人溝通的困難,所以我每晚一定說故事,當然不是每個故事他都可以馬上接受,也不是每本都可以從頭說到尾,我從圖片中名詞的介紹,剛開始加入聲效,動作或歌曲,如蝴蝶,除手動還唱歌;食物則假裝拿給他請他嘗一口,或聞聞看,利用大小聲,利用假哭、大笑等等聲效吸引他們,漸漸的他喜愛我和他分享故事,整個習慣的養成我從2歲多堅持到小奇上國小前才漸入佳境,現在他嫌我念太慢,堅持自己閱讀!閱讀帶給小奇無限的快樂,除了他不再呆呆自己一個人嘴里念念有詞,另人害怕外,他的喜愛閱讀,讓他受到老師與小朋友的肯定,也讓他生活不再無聊。
在此常有些家長無耐的表示,孩子就是坐不住,其實除了可從操作性的書藉開始,如信誼小金魚在那里,大嘴蛙…等等,重要的是當你覺得孩子無法接受時,原預計說三頁者,就減為一頁,或減為一句,甚至將說故事變成翻書游戲。只翻開說名詞就好,也可以搶答的方式進行,重要的是每天一定得帶一些帶一些,慢慢的等他就序。
另外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有聲書的利用,好處多多」。教小奇說話的過程,我因不自覺的用力表達傷了喉嚨,也因每晚到底要和他說那些話題而困擾者,無意間發現了有聲書,我利用在車上的時間,一則自己吸收書本內容,一則有著說話的聲音,似乎可多些自我安慰,減少因開車不知和小奇互動什么,使他無聊又限入自言自語,令人害怕的情況,話雖說如此,剛開始前二三個月,小奇是沒反應的,直到我聽的很煩,想放棄時,他的抗議讓我知道其實他是有在聽的。因為有聲書,晚上說故事讓我更順利,小奇言語表達也從其中慢慢的學習,慢慢的進步。利用有聲書我也帶他進入了自然進入了歷史的世界,使得閱讀更輕松有趣。
閱讀不僅是知識的獲得,同時也可透過閱讀讓他們了解更多的情境,可以讓他們更勇于參與各種活動,希望有一天您也能同我一樣體會到閱讀的好處。
六、管教問題,如何拿捏:
因為榮奇很好動,對語言的了解似乎有聽沒有懂,甚至連聽都有問題,常規的教導與管教曾是我最頭痛的事情,我常因不愿打小奇而得接受「太寵小孩」「家教不好」等眼光與言語,連最親近的爸媽都如此,這讓我壓力非常大,但看了宋醫師(維村)的對自閉癥患者施以打罵教育后,我接受了他的看法,先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等依戀現象出現,孩子知道我們深愛他時,再予以要求,甚至約法三章,不能做好時再予以處罰。在這之前,除立即會發生危險的行為外,還是多用以正向的鼓勵,并適時的使用一些負向的技巧(增強物)如不許他去公園玩,不讓他吃冰淇淋等讓他了解這些行為不被接受,須被剝奪一些權利以示懲罰。(這也是為何小奇念幼兒園時我選擇有愛心包容力大的,而國小我卻選擇班規制訂清楚,并嚴格執行的班級。)
七、安排適當的活動,增廣見聞:
除了多多帶他們出去走走(公園、商店、科博館、游泳池、噴泉…等等)外,我常配合著故事里提到的內容嘗試帶他們親身經歷,透過多聽、多看、多接觸,讓他們對這世界更有興趣、更想參與,如花朵、昆蟲的尋找,劃船露營的體驗及劇場的表演等。透過不斷的接觸,也同時可以克服他們對環境的排斥。
八、定期檢討評估并修正方法
所有自閉兒在訓練教育的過程中都需要不斷定期檢討評估各種能力的進展強弱,擬定個別化、量身訂作學習目標及教材。最重要的當您遇到問題不知該如何往前走或修正步伐時,千萬不要怕麻煩他人,適度的詢問,適度的表達,多方的探討、請教,一定可得到好的資源與答案的。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