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特殊兒童在普通班的適應問題~
高低不等的音符、長短不一的節奏,因為作曲家的智慧、靈感,將之重組編排,讓每個音符都跟著節奏,恰到好處的出現在它該出現的地方,編成美妙的曲子后,便足以震撼人心,撫慰心靈。孩子就像音符,個個不同,卻各有美妙之處。在班級中,靠著老師如作曲家般細心地引導,將孩子的潛能發揮到最大。而特殊孩子在普通班級中更是狀況不一,如何使這些特別的孩子得到最大的幫助,往往是要靠周圍人的巧思與安排。以下借著幾個國小普通班和資源班的例子,了解特殊孩子在普通班常見的適應問題及老師的處理方式。
何處是兒「班」
●六歲了,該上小學了,強強的媽著急的向其它年長的特殊兒童家長打聽,哪個小學的環境最好、師資最佳、他們接納特殊兒童的程度又如何?
得到的是眾說紛紜的答案,聽起來更像是一切憑「運氣」。強強的媽開始奔走在全市的各個小學間,明察暗訪的結果,終于決定在A校就讀。
戰戰兢兢的在開學前幾天,走進學校教務處,向相關人員表明強強的特殊教育需求,希望學校能為他特別安排一位有耐性又有愛心的老師,引導強強順利的踏上求學的新里程。
學校行政人員親切的招呼,教強強的媽媽暫時松了口氣,但他們表示只能盡力而為的說詞又不禁讓強強的媽媽憂心起來。這一切仿佛就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開學了,強強興奮的背著書包上學去,媽媽帶著他走到教室門口,放開緊緊牽著的手,強強要獨自去面對人生另一個挑戰了!
吳老師是位教學經驗豐富、慈詳和藹的老師,她站在講臺上認真的進行始業課程,強強很努力的想要記住媽媽的叮嚀,要乖乖坐好、聽老師的話。但是他要確定媽媽是不是還站在教室外面等他、鄰座女生頭上綁的紅蝴蝶會不會飛起來?好像聽到一架飛機剛剛飛過、超級瑪利快要破第三關了,媽媽說如果他乖乖坐著上課,回家就可以玩電動,媽媽可別忘記了,不行!要趕快再去問媽媽,他不顧一切的沖出教室…….。
強強沒辦法安份地的坐在教室上四十分鐘的課,成為他適應學校生活的一大難題。
吳老師有心接納強強,但是班上還有其它三十位學生,教學要有進度,她不能只上強強有興趣的課題,她更不能因為跑出去追強強回來,而置其它三十位同學于不顧;吳老師也擔心強強在校園內的安全,他不會聽上課鐘聲自己回教室,有時在操場的角落流連,有時到其它教室翻找有趣的東西,有時到校長室、辦公室找人聊天……。為了找他,吳老師常常要在上課時間廣播,請全校師生協尋,弄得全校上上下下全都認識他。
老師和媽媽商量的結果,決定暫時請媽媽放下手邊的工作,前來教室內「陪讀」,提醒強強聽講,防止他突然竄出教室。再請高年級的同學任務編組,每組兩人,每一節下課時,負責和他一起活動,上課鐘聲響再帶他進教室。當然建立增強制度也是協助強強適應學校生活的一大關鍵,只要他能自動進教室或安份地上完一節課,即可計分,累積計分便可獲得他喜歡的電動游戲卡帶。
一學期后,強強按時上課的行為改善,媽媽再度回到職場。強強有時對某些課程不感興趣,吳老師允許他部份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作業,但條件是他必須安靜不吵人。對其他同學而言,因為吳老師早就做了說明和溝通,所以也都能接受這種不同的待遇,更重要的是強強成為班上的中心人物,大家因為照顧強強凝聚了班級的向心力,也學會了人與人間彼此的尊重和體諒。強強終于適應了學校生活。
●請給他一次機會
李老師是全校公認的好老師,她認真教學,總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學業功課上有好的成績表現。小明個性溫和內向,坐在教室里上課既不吵也不鬧,他總是安安靜靜的聽老師的話。但這樣的行為表現并沒有搏得老師的歡心,因為小明的動作總是慢半拍,作業來不及寫完、聯絡簿抄不全、每次考試只得二三十分,李老師簡直不敢相信,為什么她這么認真,竟不能把小明教會。李老師心急,小明的媽媽更急;大人越急,小明就越做不來。
李老師、小明的媽媽和資源班老師一起討論小明的學習狀況。首先是透過各種觀察和評量了解小明的能力基礎和教育需求,再依此擬訂教學計劃。從這過程中也讓李老師明了,小明學不來并不是她教不好,而是小明的能力、學習方式和一般的孩子不太相同,所以他需要特殊教育。
他們決定讓小明部份時間到資源班接受課業輔導,在普通班的作業則適度的減量,考試題目也選擇性的增刪、改變計分方式。內向的小明終于在普通班的教室中,露出燦爛的笑容。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