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兒童所具有的某些方面的“天才”有以下幾個特點:
1.先知性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出現的時間早,正如上文所講,這些能力往往是在童、幼年早期甚至患兒還不會用語言進行有意義的交流時就已經掌握了的,其發生時間之早,使其不可能具備相關的知識背景或經驗積累,因此不可能是有意“創造”出來的;第二,患兒家長往往強調是在偶然中發現患兒具有這樣或那樣的“天才”的,因此具有未教先知的特點。
2.易逝性
“白癡天才”所具有的這樣或那樣的“天才”能力不具有持久性,往往在一兩年或兩三年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甚至消失。
3.原裝性
個別人其“天才”能力可持續兩三年乃至更長時間,但其能力也往往具有“原裝”的特點,即隨時間無進一步的發展、豐富。
4.自我性
即這種天才能力是患兒自己所獨有的,患兒既無與別人溝通交流的意愿,也無與別人分享的動機。
5.不具有社會價值
即這種能力本身不具有增益社會物質或精神生活的效力。這一點從社會價值觀的角度區別了“白癡天才”與真正天才的不同。
孤獨癥有高功能和低功能的劃分,依據不一,有按智商高低劃分的,有按語言功能劃分的,卻幾乎沒有按是否具有某一種或幾種“天才”能力劃分的。事實上,孤獨癥之所謂“天才”也并不總是與智商高低、語言功能呈正比的,智商低、語言功能差的患兒也可具有某一種或幾種“天才”能力。各種關系尚有待進一步研究論證。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