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家長 > 育兒隨筆 > 瀏覽文章

對我們的特殊教育思考

2008/7/8 11:10:04 來源:不詳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看到萬言假期心情愉快,問題行為也少了,我開始反思:平時那樣上學是孩子需要的嗎?

  今天晚飯時,我問孩子:“放完暑候,就要開學,開學了,你上幾年級了?”萬言敏感地馬上說:“開完學,放暑假!”這是孩子語言理解與應用的一個進步,他用我的語法表達了他的心聲——他不喜歡上學,他希望過著現在這樣的生活!

  是啊,孩子上完三年級,目前所在的普通小學環境能給符合孩子需要的東西已越來越少了,他的焦慮明顯更重,由此帶來的異常和刻板行為更加明顯,也難有時間做那些他喜歡的活動和符合他的實際能力的學習。

  從1985年制訂的特殊教育的有關條例中我們知道,當前國內的特殊教育也有不少政策,如特教學校(輔讀學校)、普通學校中附設的特教班,以及在普通學校中隨班就讀,根據孩子的不同能力和障礙程度來做不同的教育安置。隨班就讀作為中國特色的教育安置形式,其實與當前特殊教育倡導的融合教育是不謀而合的。一個完善的融合教育,要有資源教室,資源教師,個別化教育方案,還要有被人們普遍認可的全納教育理念。人口在30萬以上的縣市(區)須設至少一所特教學校,30萬以下則要求在普校中設特教班。不管在什么學校中就讀,每個孩子都享有受教育權,尤其在上海早已實施教育“零拒絕”。

  贛州市章貢區現只有一所特教學校,且是以聾教育為主,培智班只有極少數學生,且以看管為主,智能障礙兒童的個體差異最大,而目前學校尚未開展個別化教育?;谶@一現狀,加之自閉癥兒童迫切需要一個主流教育環境以更好的培養孩子的正性行為和溝通交往能力,所以我們為孩子選擇了上普小。三年下來的普小教育其實也是困難頗多,從一開始做通學校工作接受孩子陪讀入學,到一年級因為吵鬧等行為問題副校長向校長反映,再到二年級下學期起改為孩子考試用我們自己出的試卷,三年級我向副校長提出能否設一資源教室,我們提供資源教師遭到拒絕,盡管孩子們依然接納本班有個特殊孩子,但他們已發展起自己的同伴關系,與萬言的主動接觸已明顯減少。如果沒有任何作為,這類變化,將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大,隨著小學的年級升高,會越來越多,可能孩子直接面對的就是無法在普通小學環境中呆下去。

  我為孩子設想了幾條路,第一條是最理想的,但目前無法進行。那就是向學校推薦融合教育理念,希望能在小學中設立資源教室,孩子跟不上進度的課程可以到資源教室去上,學校沒有資源教師,可以由康復中心派出,這一設想如能做為一個實驗課題來運作,既幫助到孩子個在主流教育環境下可接受到相應的個別化教育,也完全可以促進普通小學教育行動研究,成為校本特色。第二條路是目前正在做的,縮短孩子目前的在校上學時間,改為半天上學,下午則到康復中心接受個別化教育和開展家庭課程,但上午這半天主課為多,坐在教室里聽天書的時候為多(且坐在最后一排),容易引發孩子的焦慮情緒、行為問題。第三條路則是轉到特教學校上學,但當地的特教學校沒有教育孤獨癥兒童的經驗,無法提供孩子需要的課程和個別化教育。第四條路就是依托我們的慧聰兒童康復訓練中心開辦少年班,開展培智和社會適應性教育,但作為民辦學前特教機構要拓展教育范疇急需社會支持,包括場地、設施、經費投入等。

  要想象現在暑假這樣的安排畢竟是短期的,我并不希望孩子離開學校這樣的大環境,完全依靠家庭教育。綜上所思考的,我們需要的不僅是特殊教育的大門打開,而且還要有合適的座位給孩子。這些需要家長的推動、教育等多方人士的支持和大膽嘗試。

  去年在廣州自閉癥論壇上聽到來自臺灣融合教育一線的郭老師的特教宣導,還有她們為孩子所做的教育服務,有人評價廣州的差距有十年,而象贛州這樣的小城離廣州還有十年。二十年的教育差距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我們孩子早已成年,他們無法得到他們需要的教育!也就注定,今天國內的自閉癥以及其他特殊兒童的家庭要獨自承受家有特殊孩子帶來的種種壓力,家庭問題勢必又帶來更多的社會問題。缺乏一個行之有效的合理的生態化系統,特殊兒童們的處境和未來令人堪憂,他們的家庭出路何在?

  希望看到博文的朋友與我一同思考、行動。

0% (0)
0% (10)

下一篇: 從未有過的失態 上一篇: 春日里的一次家庭互動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對我們的特殊教育思考]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