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呈現:
丁丁,一個第一眼就讓人喜愛的男孩兒,現就讀于某市的一所特殊學校的早期干預班。第一次見到他,如果沒有和他長時間接觸,會覺得他是一個漂亮可愛的孩子。但經過與他交流和互動后,就能發現他與普通同齡孩子的不同之處:和他打招呼,他沒有目光對視;跟他說一句話,他置若罔聞,沒有任何語言;想和他表示親近,伸手要抱他,他卻調轉頭跑開了。上課時,坐在座位上不停的左右晃,嘴里還不時發出一些怪異的聲音;課外游戲時,喜歡一個人獨處或玩,對同學的游戲不感興趣,不會參加;飲食固定單調不變,而且吃之前喜歡先聞聞味道,再決定是否要吃,不吃蔬菜,只喜歡薯片等零食;對待一日時刻表也很刻板,比如接近放學時,一定會自己換好鞋子,穿上外衣和背上書包等待放學,若是臨時有變化,則會不安,不停的晃手和怪叫;當他的需求沒被滿足時,便會敲打自己的牙齒和撞頭或是推倒身邊的同學等自傷和攻擊性行為。
初次接觸這樣的孩子,我們會誤認為這個孩子脾氣暴躁,其實不然,丁丁身上所表現出來的行為都是一種叫“自閉癥”的病征所具有的。在丁丁3歲時家里發現了丁丁的“與眾不同”:原來會說的語言和詞匯越來越少;不喜歡和爸爸媽媽及家人親近,叫他沒有反應也沒有目光對視;各種各樣的刻板行為出現。于是媽媽就把他帶到很多地方做檢查,給出的結論都是自閉癥。
由于家長都忙于自己的事業再加上對這種病征的認識不夠,所以早期未對他進行過系統的訓練,也就是錯過了訓練教育的關鍵期。當他進入到早期干預班時已經是7周歲了,老師通過問卷調查及與家長的訪談,初了解了丁丁的各項基本情況,并且為他制定了個別教育計劃,有針對性的對他進行個訓和感統訓練。他雖然沒有言語表達,但是理解能力較好,所以老師自制了溝通卡片,加上他本身的自理能力較強,當老師對他發出指令或是他有需求時,都是利用卡片或是肢體語言來表達,這樣他很快適應了新學校。在感統訓練中,為了加強他的大肌肉的發展,也制定了相應的訓練內容;精細動作、手眼協調、認知等等的掌握主要是在個訓課上進行。
通過半年的學校生活和教育,及家長與教師的配合,丁丁的進步很快,不管是在聽指令或是自控能力方面都有所進步。在飲食方面,為了避免他零食吃的過多而太胖,在學校訓練他嘗試吃蔬菜等等,如果不吃,則不會給他零食吃,逐漸讓他習慣,但由于家長的溺愛,回家后此種方法也不會堅持,所以飲食習慣的改善不明顯。
孤獨癥是特殊教育當中的一類,至今致病原因不明。但是做好早期發現、早診斷治療和早期教育都是必要的。
問題提出:
1、丁丁的“與眾不同”表現在哪些方面?
2、案例中提到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是什么?請簡要評價這些方法?
3、從案例所反映的問題,思考家長在教育此類特殊兒童中應扮演什么角色?
5
※<學習目標與學習建議
學習目標: 了解:自閉癥兒童的成因。 理解與掌握:自閉癥的定義及分類;自閉癥兒童的評估(方法、過程等);自閉癥兒童的心理特點(認知、情緒、行為);自閉癥兒童的教育及干預。 應用:能通過各種方法對自閉癥兒童進行評估,分析其心理特點,并在評估和分析的基礎上發覺個體的特殊教育需要。
學習建議: 案例有助于學習者對自閉癥兒童做出大致的了解,尤其是對心理特征方面。自閉癥兒童屬于全面發展性障礙,其個體在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都存在問題,所以建議在學習本章內容的基礎上,能通過其他學習途徑收集有關自閉癥兒童信息,對自閉癥兒童做出更加全面的了解。
|
5
※<學習內容
自閉癥兒童封閉在他們自己的世界里。半個世紀以來,自閉癥兒童的病因的不明確性、又集多種障礙于一身。因此引起了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關注,自閉癥兒童也被列入特殊教育的重要對象之一。 下面我們將從三個部分來闡述自閉癥兒童的教育: |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