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家長 > 育兒隨筆 > 瀏覽文章

自閉癥家長交流日記

2009/12/18 8:39:51 來源:互聯網 作者:藍狐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1. 下面是美國一個rdi的Yahoo Group上的一個故事,講他兒子終于用上了創可貼,她用的是陳述性語言(decleaeatively)而不是命令式(imperatively),這些我們也可以學的。

  [pwhererer]

  "我兒子杰米,6歲半,自閉癥譜系,一點點語言能力,從來不能忍受創可貼,在進行了RDI訓練后,他先學會了說兒語“boo-boo "(兒童語,可指“破了”,broken),然后他能過來要幫助。上個月他開始要求被親一下,如果他說了‘boo-boo'后,這也很酷啊。

  但昨天,他騎自行車摔了,膝蓋上有個口子,他不久自己過來要我幫忙(因為流血了),而且還能容忍我給他涂了點藥膏,再用上了創可貼!我一直跟他在一起,用陳述性語言告訴他:”創可貼對BOO-BOO有好處“,而不是用命令式的語言,如 “杰米,不可以拿下來”。幾分鐘后,他安定下來了,創可貼還在膝蓋上。

  后來,他手指著創可貼,說“這是BOO_BOO” 或“這里破了”之類的話,還讓我親一下,當然我樂于從命。

  在晚上有幾次他揭開創可貼看傷口,但很快又貼回去了,而不是把它拿掉,他也不再用手抓傷口了,這又是一大進步。第二天,我們給他換新的創可貼,一邊跟他說,“創可貼對BOO-BOO有好處”,這次他跟我們一起說了。他再也不象過去那樣恐慌了!

  2 解開人際關系之謎中有這樣一段:

  伊薩克和媽媽手牽手,面對面,各自坐在一起堆好的人形積木兩邊。他們數到三,接著要一起把堆好的積木吹倒。他們的一、二、三數數兒并不簡單,數到一半要突然停下來,笑一笑,并看看狡猾的對方什么時候繼續數下去。這種故意夸張的猶豫時刻,原本對自閉癥孩子來說,是非常挫折而不自在的,但對于此時的伊薩克來說,這個時刻只會提高游戲的緊張刺激感而覺得好玩。就在吹倒積木之前,伊薩克的眼光在媽媽與積木之間專注地來回。當積木終于被他們吹倒以后,伊薩克眼睛看著的是媽媽的臉孔,是蘇珊為這個游戲帶來刺激,讓伊薩克覺得好玩----而非倒掉的玩具讓他覺得有趣。

  在讀完這一段后,我在RDI的游戲中進行了適當的調整,重點是讓孩子覺得兩個人玩真有趣,而不是注意游戲中的細節,這其中binfeng2000的提議也給了我一些啟發,下面是昨天的游戲和小然在這過程中的表現:

  和小然面對面地坐著,先用一件大人的衣服當做是爐子,把‘爐子’架在床的中央,我把一雙手套舉起來,目光注視小然;‘這是什么???’小然笑著答:‘這是紅薯,是個紅色的紅薯’這時他的眼睛是看著紅薯的,我又問‘你說什么啊,我看不到你說話啊’小然笑得更歡了,同時目光轉向了我:‘這是個紅色的紅薯’我也笑了‘那好吧,我們要把這個紅薯放到爐子里烤’然后我把‘紅薯’放進了‘爐子’,然后又拿起第二樣物品,一張綢布,把它卷起來,再次舉過頭頂:‘這個是什么呀?’小然笑著看了一下,又看著我說‘是黃色的紅薯!’接著‘我們把黃色的紅薯放到爐子里去烤’....以這樣的步驟放了7、8樣東西到‘爐子’里去,每一次都要求小然在說話的時候和我有目光對視,我發現因為他太喜歡這個游戲了,他自然而然地就看我了

  然后,我在游戲的過程中加入了吹火這個步驟,當紅薯全部放入以后,我們點火,開始烤,然后兩個人一起吹,我說‘我們要一起吹,這樣風大一些,火會燃得更好!’小然很積極的配合,然后兩個人面對面開始吹,吹一下,又抬起頭來,當我抬頭看他的時候,我發現小然滿臉興奮、滿臉快活地正看著我呢,那一刻,他的眼神專注、目光發亮,注意力完全按照我的設想在走,目光從媽媽的臉上移到爐子上,同時鼓起了腮幫子,很努力地吹著,吹一下又抬起頭來,目光又移到了媽媽臉上,好象是在觀察媽媽,然后又快樂地開始吹...

  這是前所未有的目光對視,時間可以延長到10-15秒鐘!

  第三個環節,再進行RDI書上所說的烤紅薯的步驟,將‘紅薯’在兩個人之間傳遞,小然快活得哈哈大笑,但這個環節我感到可能是我做的速度太快的原因,他還有點跟不上,目光的轉移不夠理想,常常是看著飛過來的‘紅薯’忙得不知所措,笑得不知該看哪里了!可能速度還要放慢一些。

  從這兩天RDI的游戲活動中,有很好的感覺,我問小然:‘是你一個人好玩,還是和媽媽一起玩好玩?’小然笑著看我:‘和媽媽玩好玩,一個人不好玩’在日常生活中,小然說話時有了明顯了主動注視的能力,會主動跑來看著我的臉說話,看到我的表情比較好,他就開心極了,這也算是察言觀色的第一步吧。

  3 記得我們曾討論過認知能力的問題,基于你提供的小然看到工人在墻上打洞,以為他們要把墻推翻,我們提到自閉癥兒童有“只見樹木,不見樹林”的特點,正好我在RDI網站上查論文時,看到他們收集的一篇論文好象能解釋這個現象,如果你到Autism Research中查 “Joint Attention",里面有這么一篇文章:<<自閉癥和擴展視覺注意力的天生缺陷>>,摘自2003年的<<兒童心理及精神分析期刊>>,里面的結論是:自閉癥兒童在觀察過小物體后再觀察小物體,或是在觀察過大物體后再觀察小物體時,他們觀察的速度和精確度與正常孩子無異,但是在觀察過小物體后,緊接著觀察大物體時,自閉癥孩子就遇到了常人沒有的困難。

  我覺得這可以解釋他們那種只見樹木,不見樹林的缺陷,或者說他們很可能陷于細節之中,卻不能脫身看見大圖景。最近我也在想我兒子老師反饋回來的信息:他往往在老師講完一個故事后,抓不住故事的大概。他可能對每個故事的細節都能了解和記憶,但這些細節如何構成一個連貫的故事,他們的思維在處理完小細節后,卻無法順利地轉換到大圖景中去。

  如果這樣理解的話,那么我在以后的講故事中,或許可以在某些片段后,常常脫開腳本,將故事前后經常呼應,將他的注意力盡量地拉回到故事的整體中,幫他多作從小細節到大圖景的轉換。以后可以試試。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自閉癥家長交流日記]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