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雨人》讓孤獨癥首次清晰地走進公眾視野。世界衛生組織估算,目前中國有60萬—180萬孤獨癥兒童,而社會對其關注卻極為有限
他們擁有天使般的面容,感情卻異常冷漠孤寂;他們有視力,卻不愿與人對視,有語言,卻很難與人交流。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他們有個極富浪漫氣息的名字——星星的孩子。
在醫學上,他們被稱為孤獨癥(又稱自閉癥)患者。
木然坐著,老師召喚充耳不聞
4月23日,太原市方舟自閉癥康復中心。樓梯上點綴著彩色的小腳印和阿拉伯數字,教室里擺放著海洋球、大龍球、滑道等各種訓練器械?!按笥陣W啦啦,小雨淅瀝瀝……”循著節奏感強烈的樂曲聲,記者走進音樂教室。十幾平方米的房間里,貼滿了孩子們自制的手工作品,女老師一邊大聲唱著歌,一邊不厭其煩地做著示范動作,6位家長扶起孩子的胳膊,教他們上下晃動手腕。
“來,大家站起來,手腕甩一甩,大雨小雨落下來?!崩蠋熧u力地喊著,孩子們有的自顧自笑著,有的茫然地左右轉動身體,有的則含糊不清地咿咿呀呀著。
5歲的貝貝是個漂亮的男孩。老師“起立”的話音落下又響起,折騰良久,貝貝仍雙目低垂,若有所思地坐著,媽媽急了,強拽著他的手比劃起來,他機械地應付著,一會兒又旁若無人地蹲在地上。
孩子們小小的配合都會贏得老師的夸贊:“好的,真棒?!敝行呢撠熑朔妒赖撜f:“來這兒訓練的孩子,從1歲到10歲都有,對待他們,寬容和鼓勵很重要?!?/p>
美麗天使,緣何折翼人間
發現孤獨癥,最早可追溯至1938年。美國精神科醫生凱納觀察到一個奇特的男孩唐納德,他記憶力驚人,兩歲半就能流利背誦 《圣經》第23節和美國歷屆正副總統的名字,但到5歲時仍不能與人正常對話,說話時你我不分,迷戀旋轉木棍、平鍋和其他圓形物體,似乎生活在自己獨有的世界里。這個孩子被診斷為兒童孤獨癥。
山西省兒童醫院發育行為兒科主任王惠梅,接觸、診治孤獨癥兒童逾10年?!肮陋毎Y是一種先天發育性疾病,迄今為止,人類還未找到病因和特效治療方法?!彼f,孤獨癥主要表現為語言障礙、交流障礙和重復刻板行為三聯癥,有的合并有感知覺障礙和智力發育遲緩,其中,80%的孩子智力低下,只有極少數在機械記憶、音樂、繪畫等方面表現出超常能力,社會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仍嚴重缺失,有的終生需要照顧。
“孤獨癥兒童通常在兩歲前就有所表現。家長發現越早,康復訓練效果就越好?!蓖趸菝窂娬{,“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行為矯正法,即針對不同患兒進行一對一的強化訓練?!?/p>
一聲媽媽,癡心父母苦等7年
8歲的杰杰嘴唇翕動,終于艱難地喊出了“媽媽”兩個字。這讓媽媽淚水盈眶。漫長的7年里,每晚她都注視著兒子的眼睛,讓兒子看她的口型,“媽媽、媽媽”,重復了一遍又一遍。
“有時,我出一天門診就能確診四五例孤獨癥患兒?!蓖趸菝氛f。孤獨癥除了讓數百萬父母陷入痛苦糾結與自閉外,還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
“有了這樣的星兒,家長會完全失去自我,朋友聚會不能參加,喜歡的工作不能再干,甚至不知如何面對周圍的人?!痹谑和t院候診區,30歲的李女士訴說著自己的困窘與無奈。兒子兩歲時確診為孤獨癥,她下決心辭去工作,全天候陪伴孩子,周一至周五到康復中心訓練,周六周日自己在家輔導。每月培訓費1500元,加上生活、交通等其他費用,至少得兩三千元。孩子的父親拼命工作,掙回的錢旋即轉成兒子的一節節感覺統合訓練課。
周而復始中,李女士的內心愈來愈迷茫:跑在看不到終點的馬拉松賽道上,孩子的未來在哪里?
有愛相伴,小雨人繪出別樣精彩
“我不奢求點石成金,只希望能給孩子有尊嚴、有色彩的生活?!狈妒赖?3歲的兒子舟舟也是一名孤獨癥兒童,因為兒子,他辦起了康復中心。提起舟舟的成長經歷,范世祿感悟頗深:“孩子需要面對現實世界,這一點父母必須首先做到。對待這樣的孩子,父母要充滿信心,相信孩子的精彩與眾不同。只要有耐心,懂方法,孩子肯定會一天天進步?!?/p>
不愛理人,對親人沒有情感表達,喜歡看電視廣告,重復廣告詞,如精靈般躥來躥去,甚至在公交車上搶別人的卡連刷幾下……幼時,舟舟的怪異表現讓父母揪心不已。拿著醫院的孤獨癥診斷書,他們輾轉南京,找到了日本殘障委員會副委員長白崎研司。診斷結果依舊,但專家的話卻讓他們燃起希望:“你的孩子很聰明,關鍵在于家長如何引導?!?/p>
2歲至6歲是孤獨癥最佳訓練時期,錯過了,孩子可能終生殘疾。陣痛過后,他們開始與耐心比拼:用尺子將兩點連成一線,教了一個月;把羽毛球放在拍子上打出去,教了半年;孩子初上小學,他們堅守在教室陪讀……慢慢地,舟舟知道了高低上下,學會了握筆寫字,能較長時間安靜地坐下來,甚至會主動說出:“媽媽,我舍不得你走?!?/p>
多年來,舟舟每一個細微的進步,都在范世祿心里蕩起幸福的漣漪。如今,舟舟已是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生。他會彈鋼琴,喜歡自己譜曲,一首曲子幾遍下來便爛熟于心;他擅繪畫,作品曾多次獲得太原市師生美術書法作品展一等獎;他愛英語,愛琢磨電腦,修改的程序讓專業人士驚詫不已;他做事執著,每晚睡覺前都會認真閱讀一篇文章,雷打不動。
“課堂上,舟舟偶爾還會難以自控地發出尖叫,做出出格舉動,但老師和同學都很寬容,他們已經學會與舟舟交流,并且幫助舟舟進步?!睂Υ?,范世祿深感欣慰。
走出孤獨,他們更需社會支持
“經過早期教育干預,30%的孤獨癥兒童有能力接受普通教育?!辈稍L中,專家反復強調:“進入正常學校,與正常孩子在一起,對患兒走出孤獨,回歸主流社會具有重要意義?!?/p>
而現實情況是,大多數孤獨癥兒童在接受康復訓練后,被幼兒園和小學拒之門外,只能呆在家里。即使費勁周折進入學校,也因老師缺乏相關知識,得不到很好幫助,甚而遭老師、同學排斥,加重自閉。
被學校趕回家的尷尬,舟舟也經歷過?!爱斍?,特殊教育與正常教育劃分得太清楚,孤獨癥孩子沒有接受融合教育的機會,不利于康復?!狈妒赖撜f,在國外,很多學校設立融合班,配有特教老師,讓殘疾兒童身心得到更好康復。我國雖然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推行了“隨班就讀”,但支持系統不健全,力度有限,能享此待遇的孩子少之又少。
更令人憂心的是,現有的孤獨癥教育培訓機構多為民辦,且數量有限,運作舉步維艱。太原市方舟自閉癥康復中心現有22名老師,46個孩子,還有70多個孩子早已排隊預約,因為師資不足,無法接收。范世祿說,中心創辦于2005年3月,但手續至今批不下來,因為找不到對口管理部門。沒有合法手續,戶口、保險、職稱等一系列問題無法解決,教師流動性很大。目前,我國還沒有孤獨癥教育的專業老師,很多老師是幼教、特教出身,到中心后經半年培訓才能進入角色,但很快又因現實困頓離開了。
“不管接受怎樣的教育,無論什么樣的孩子,最終都應回歸社會生活。日本專門給孤獨癥患者提供超市理貨員、圖書管理員等崗位,這些機械性、重復性工作,他們完全能勝任。希望我們的孩子將來也能自食其力,真正融入正常生活,而這需要全社會的理解、關愛和接納?!狈妒赖撱裤街?。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