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新聞資訊 > 診療研究 > 瀏覽文章

中國孤獨癥患者現狀不容樂觀

2011/12/2 9:30:45 來源:百度貼吧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患有孤獨癥的孩子外表毫無缺陷,卻像喚不醒的天使,封閉在自己的世界里。”今年4月2日是第四個“世界孤獨癥日”,據專家介紹,孤獨癥也稱自閉癥,是一類以嚴重孤獨,缺乏情感反應,語言發育障礙,刻板重復動作和對環境奇特的反應為特征的疾病,在兒童中發病率高達千分之一。“孤獨癥的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多數家長往往會忽略。”專家遺憾地表示,由于沒有及時進行早期正確干預,大部分患兒錯過了最佳治療康復期,導致他們很“孤獨”。

  我國孤獨癥患兒超過一百萬

  他們被稱為誤落入人間的 “星星的孩子”:目光澄亮,卻不愿意跟別人對視,聽力靈敏,卻對父母的呼喚充耳不聞。據悉,全世界孤獨癥患者已達6700萬,尤其近年發病率在全球呈急劇上升趨勢。我國的孤獨癥患者數量也在不斷升高,據全國殘疾人普查情況統計,兒童孤獨癥已占我國精神殘疾首位,有估計稱,中國內地目前孤獨癥患兒已超過一百萬,且患病率正逐年上升,而未被診斷發現和有孤獨癥傾向的則可能更多。

  據自治區人民醫院認知睡眠中心副主任醫師吳歆介紹,孤獨癥是一種發病于兒童早期的中樞神經發育障礙,它涉及感知覺、情感、語言、思維、動作與行為等多方面的發育障礙,他向記者介紹了一名典型的孤獨癥患兒。8歲的小莉(化名)是南寧某小學的二年級學生,從6歲開始,她的表現就開始“怪怪”的,上課時無法集中注意力,與老師、同學交往時總是處于“游離狀態”,從不與人交談,偶爾講話時,語調也是冷冰冰的,沒有任何感情。老師甚至發現她雖然目光長時間地盯著書本,但對書中的內容卻一無所知。而其父母因為工作忙,經常讓她獨自一人在家。而小莉在不被允許看電視、聽錄音機的情況下,一個人呆坐著,一坐就是一整天。

  對于女兒的種種 “怪現象”,父母并未放在心上,也并沒有感覺這樣不好。直到女兒每一學期的每門課程均不及格,學習成績一塌糊涂時,父母才驚覺女兒情況不對,這才帶她到醫院就診。根據小莉的臨床表現和檢查結果,經診斷,初步確診為孤獨癥。所幸的是,經過3個月對癥治療和體系統訓練,小莉的癥狀有所緩解,開始慢慢接觸周圍小朋友,與人交流,上課也能集中注意力了,學習成績有了一定的提高。

  聰明過人也是孤獨癥狀之一

  “對于孤獨癥患兒來說,早發現非常重要,但是家長常會忽略孩子的一些癥狀,甚至還會錯誤地理解孩子的行為。”吳歆介紹說。在自治區人民醫院認知睡眠中心,翻開《新華字典》隨便讀一個字,就會有患兒脫口說出這個字在哪一頁;隨便說出一個日子,就會有患兒立刻報出那天是星期幾。“絕不會錯。”他們的家長曾經很得意,認為自己的孩子聰明過人,是神童。然而,這些看起來記憶力超群,被成人認為“更具優勢”的天才兒童,其實都是孤獨癥患兒。

  “其實孤獨癥的孩子很多,只是表現癥狀不一。有的表現為聰明過人,有的則表現為與人格格不入,更有的則缺乏情感反應,語言發育障礙等。”據吳歆介紹,孩子一旦患上孤獨癥,多數都會出現社交方面的障礙,六成以上的孩子會伴有智力低下,智力沒有問題的只有10%。目前醫學界尚沒有搞清楚孤獨癥的發病原因,也沒有藥物能夠根治。通過治療能夠真正走上社會,獨立生活的孩子微乎其微。大多數孤獨癥患兒都是由家人照看,很多孤獨癥孩子的家長不愿意面對這樣的現實。

  吳歆稱,有的家長堅決不承認自己的孩子有病,不肯帶孩子到醫院就診。還有的家長選擇拋棄孩子,兩人離婚把孩子扔給老人。“這都對孩子融入社會非常不利。”

  最佳治療時機應在4歲前

  目前醫學界還沒有找到預防孤獨癥的方法,因此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是關鍵。吳歆表示,2至4歲是孤獨癥兒童的最佳干預時間,如果家長能在孩子4歲前帶其就診,醫生能給出較為明確的診斷并及時進行系統的康復訓練,這部分孩子往往在各方面的功能都會有所提高。

  “語言障礙、社交障礙和刻板行為是自閉癥兒三大核心癥狀。”吳歆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在兩三歲時仍然不會說話或者在正常語言發育后出現語言倒退現象,就應該引起注意;有些孩子喜歡重復地玩某種東西,還常常表現出重復無目的的動作,比如轉圈、揪頭發等,或者孩子存在感覺異常,比如對疼痛感比較遲鈍等,也要重視。有些現象,正常發育的孩子在某個階段也可能出現,但孩子如果有多個顯著特征時,家長最好帶孩子到正規的??漆t院,請有經驗的醫生幫助診斷。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中國孤獨癥患者現狀不容樂觀]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