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精神科的臨床個案報告中, 曾出現自閉性兒童, 對特定動物(貓與狗) 有親密關系的案例?;颊叩谋┝A向不會出現在和自己有互動關系的動物身上, 并且患者主動擔任照顧動物的類母親的角色, 負責喂食及清理排泄物。這樣的結果,讓醫學界大吃一驚。
在具體的醫療數據中, 動物療法可讓人血壓降低, 穩定三酸甘油脂值, 可減輕人的一些神經性方面的癥狀, 如較少頭痛, 失眠等癥狀。心理層面, 有同伴動物者, 較少有寂寞感。在社會功能方面, 有同伴動物者個性較開朗, 較為人所接受, 促使兒童人格正性的發展, 如信賴關系、尊重生命、愛的付出與回饋, 責任心的培養, 都是成長過程中非語言的學習。讓兒童的同伴動物, 取代現今貧乏的視聽媒體暴力的污染, 將有助于兒童的人格發展。
在人的成長中,嬰兒期完全未社會化前的狀態, 是近似動物原始的本質。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的各項元素, 嬰幼兒與動物的相似性更甚于成人。他們共同原始的本能與非語言的理解能力, 使他們能互相理解溝通。因此,動物醫療成為精神科臨床的另類醫療。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