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家長 > 育兒隨筆 > 瀏覽文章

媽媽太“聰明”小孩不會說話

2004/8/31 16:49:20 來源: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媽媽太聰明,所以小孩學不會說話?聽起來聳人聽聞,卻絕非空口無憑。中山二院康復醫學科燕鐵斌教授解釋,由于父母過度關注孩子,聰明得孩子沒出聲前就看出其需要,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得孩子根本不需要發聲就過得舒舒服服,這樣的溺愛剝奪了孩子的語言環境,小孩就不想學說話了。此外,父母性格內向、家庭語言環境復雜等原因都會造成不恰當的語言環境,阻礙
小孩學好說話。

  教孩子說話幾大誤區

  誤區一:孩子聽不明白,就不和他(她)說話。其實語言環境的建立很重要。應該從孩子兩三個月大開始,家長就開始不停對孩子說話,像“媽媽,抱”、“吃飯”這樣的簡單句子,語速放慢,有利孩子模仿學習。

  誤區二:因小孩講不了話,家長加以打罵。碰上脾氣暴躁,不了解兒童心理的家長,就容易發生這類惡性事件,給孩子帶來極不利的影響。孩子到了該說話的時候,因障礙沒法表達出來,本來心理就存在陰影。這時家長再打擊、抱怨,就更容易促使孩子心理產生問題,可能導致自閉心理。

  誤區三:操之過急,聽力轟炸。家長出于關愛,想孩子早日成材,于是一天到晚在孩子耳邊放各種語言的兒歌,或同時讓孩子學幾種外語,結果小孩就出現了“聽力疲勞”,不僅學不好說話,連神經、聽力的發育都受影響。

  誤區四:學孩子的發音。小孩的發音和大人不同,他們愛說疊詞和兒化音,像杯子,他們愛說成“杯杯”,這樣不規則的發音家長不僅不糾正,反而有意學小孩的說話語調和小孩溝通。這樣做法是不正確的,因為小孩如果老是處于幼稚的語言狀態,對他的語言功能發育不好,因此家長對孩子不正確的發音,應盡早糾正。

  怎樣知道孩子存在語言發育遲緩

  18個月大 能理解或表達的詞小于10個

  2歲 能理解或表達的詞小于30個;

  30個月 男孩:能表達的語言結構(詞組或簡單句子如喝水)少于3個,女孩:少于5個

  3歲前為學語言關鍵期

  如果發現小孩在說話上有不妥,父母應該抱他們到綜合醫院看病。診斷病因需要兒科、口腔科、康復科、神經科、心理科等多科室合作,做出診斷后,應該馬上治療。因重度自閉癥引起的語言障礙,需要找中山三院、華僑醫院等;耳聾引起的毛病應找聾啞學校;而發育性語言障礙、智力低下、腦損傷、語言器官畸形、功能性語言障礙等原因引發的語言問題,可以找能開展語言治療的康復科,中山醫系統、華僑醫院、珠江醫院和南方醫院都具備這一能力。

  學不好說話,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漸漸與人孤立,自閉。同時又因心中想法不能表達出來,脾氣變得暴躁。因此語言障礙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3歲以前為學語言的關鍵期,錯過了這一階段再追趕,就事倍功半。

  小兒語言障礙原因

  除了疾病原因如聽力障礙、智力障礙、語言器官畸形(腭裂、大舌癥等)、腦發育障礙或腦損傷等,大部分兒童語言障礙還是由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造成,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忽略了孩子語言的早期訓練--

  父母性格內向

  一個2歲的小女孩,長得聰明可愛,但很安靜、內向,經常悶聲不吭的,既不哭也不鬧。家里人都說她是乖孩子,但逐漸發現這種“乖”背后蘊涵著不妥:別人家的小孩都能叫“我要爸爸媽媽”了,但小女孩連單詞也不會說。帶她到醫院檢查,沒發現生理上有什么缺陷。經過醫生了解,才找到癥結所在:小女孩的媽媽不喜歡說話,而爸爸三天兩頭出差,小女孩經常呆在安靜的房子里,沒人和她說話,缺乏語言環境。

  專家點評:燕教授認為,小孩學說話需要刺激與引導,如果父母是悶葫蘆,小孩周圍缺少語言環境的刺激,學習起來肯定緩慢很多。這種導致語言障礙的極端例子是狼孩,狼孩被帶離人群,進入沒有語言環境的世界,回歸人群就不具有語言的能力。

  語言環境復雜

  從小隨父母到澳洲定居的鵬鵬,到了5歲的時候竟然只會說簡單的單詞,而別的孩子都能背唐詩了。父母急壞了,心想孩子不會是智障吧,四處求醫。等到專業醫生一診斷,發現原因很簡單。鵬鵬爸爸是潮洲人,滿口潮汕話,媽媽說普通話,在家帶他的姥姥則講廣州話,出到家門外,又是英語滿天飛的世界。周圍環境充滿各種語言,搞得鵬鵬都暈了,不知道怎么學起,最后哪種話都不會說。

  專家點評:語言環境復雜與環境單一一樣,都不利小孩牙牙學語。學習語言是個模仿的過程,舉例來說,教小孩說“杯子”這個詞,就要拿一個杯子在他面前,不斷重復“杯子”的發音,要小孩模仿發音的同時,將杯子這個物象和它的發音聯系起來。但當周圍語言多種多樣,如“杯子”,有的教潮汕話,有的教普通話,又有人說英語,小孩聽到多種發音,根本不知道該模仿哪種好,于是就不會說話了。2~3歲是口語發音的關鍵時期,這時教小孩1~2種語言就可以了,太多了讓小孩無所適從。

  母親過于聰明

  小青的媽媽是大學老師,她看了很多育兒書籍,差不多和護士一樣具備有看護嬰孩的理論知識,并親身實踐,把小青養得白白胖胖的。但小青長到一歲多時,媽媽發現不對了,小青連一個單詞都不會講,跟別的孩子比差了一大截。媽媽納悶了,去醫院看病,查來查去,居然發現毛病出在媽媽身上。原來媽媽“聰明”得很,小青一個眼神,媽媽馬上知道她需要什么,馬上就滿足她了。被媽媽伺候得如此周到,小青當然不需要說話了。

  專家點評:對小青語言障礙的解除方法,只需要“媽媽學傻一點”就足夠了。父母的溺愛實際是剝奪了小孩說話的機會。家長的正確做法是,在自然環境中創造發音的環境,讓小孩用口語表達出來。甚至有時家長可以采取一些“小伎倆”,鼓勵小孩用語言表達。如特意把小孩想要拿的玩具放在夠不著的地方,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必然要想辦法找人幫忙,就需要借助語言。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媽媽太“聰明”小孩不會說話]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