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的語言訓練——請教張榮老師
主題來自:中國孤獨癥網希望社區
主題作者:深深媽媽
主題:關于孩子的語言訓練
內容:張老師您好,上次去康達您和我們說一定要讓深深發出啊的音,可是在手法上,還有具體的操作我們仍然沒有掌握,深深到現在仍然不能自主發出,能不能和我們具體說一下操作方法。
回復:
--------------------------------------------------------------------------------
作者:張榮
對于孩子的語言訓練,需要首先做到明白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因些,在訓練孩子一個具體目標時,不能以目標而目標,而應結全孩子的隨機心理,以游戲誘導的方式,在技巧到位、量到位的基礎上去做,孩子一定能成功的。比如:我現在帶的孩子——毛毛,他來的時候和深深程度一樣,一個月不到,他在聽指令方面進步很大,語言方面已會發“爸爸、媽媽、啊……”等,并能聽指令分辨發音,訓練他發“啊……”時,我不僅在上課時給孩子做,而且在回家后,十幾個人圍繞他一個不停的刺激。剛開始時,為了讓他發“啊……”,我叫馬松(我的孩子),馬松馬上大聲回應:“啊……”,然后給毛毛示范“啊……”,同時,以大拇指向下壓孩子下頜,另一手壓孩子腹部,孩子只要配合做動作,就馬上給予強化獎勵,這樣,一個星期這樣的刺激,量達到1萬次左右,毛毛的“啊…………”是這樣發出來的,不知對深深是否適用……
--------------------------------------------------------------------------------
作者:深深媽媽
太感謝張榮老師了,可能是我們的刺激度不夠,次數沒那么多.可是有個問題深深現在有反抗情緒了,這樣弄他會大鬧,我們怎么樣解決呢.
--------------------------------------------------------------------------------
作者:心冰
我給我的孩子在家偶爾訓練時,孩子也是會出現不配合,反抗的情緒,有時還會大鬧不止,讓訓練無法進行!不過后來我試著把方法綬和了一下,再加上合適的強化物,這樣孩子就比以前稍微配合。
--------------------------------------------------------------------------------
作者:林哲
孩子在家訓練時,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當孩子不夠配合時,我一般采取的都是轉移法,去做他喜歡的游戲,我比較注意保持孩子的興趣,把目標分成小階段來完成。不要求一次做完,但是希望孩子能夠一直保持做下去的興趣??!
--------------------------------------------------------------------------------
作者:張榮
剛開始給孩子針對性訓練,哭鬧是很正常的反應,因為哭聲本來就是氣流量最好的自然訓練法,你應借助孩子哭聲進行呼其應答“啊”的訓練,呼其名同時,協助孩子打開上下頜,被動發音“啊——哎),此時的發音是無意識的,但要想使孩子從無意識發音向有意識發音階段過渡,這需要家長在訓練時,把握好對強化物的運用,要即時——到位,當孩子被動的正確反應一次,家長要在1/10秒內即時獎勵孩子,使孩子在訓練過程中逐漸明白條件交換的心理,只有這樣,當孩子看到自己感興趣的物品(強化物),同時,聽到你的指令,才能產生條件反射,然后來執行你所發出指令(呼其名應答),張嘴(a——)最終慢慢減少強化物次數——再逐漸消退強化物,向主動發音階段過渡。
--------------------------------------------------------------------------------
作者:張榮
在家庭訓練時,家長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找準孩子興趣點;隨時去觀察孩子;把握好時機;持續性強化;嚴愛結合!
--------------------------------------------------------------------------------
作者:深深媽媽
張老師,深深是個愛笑的孩子,幾乎我每次動他的嘴巴,他走能發出哎的音,可是為什么總是被動式的,他也知道看著我,但是一臉的覺得可笑的表情,你得意思是說慢慢的被動就可以成為主動了么。
還有就是對深深起作用的強化物不多,好像對什么都不太感興趣一樣,吃的東西也很少有特別喜歡的,玩的東西你不給他他也就不要了。這該怎么辦呢。
--------------------------------------------------------------------------------
作者:張榮
強化物的選擇和使用應本著“以兒童為本”的原則,以孩子的興趣和需要為出發點,由孩子來選擇而不是讓孩子在你設定的區域內去被動選擇,強化物大致可分為食物、玩具、語言、行為心理強化物。如果孩子對食物玩具和語言強化都表現不出應有的興趣,這時就必須考慮采用對心理和行為強化物的應用,也就是說必須被動的去逗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去觀察孩子的行為,把握孩子心理,針對孩子的需求而采取的相應的行為刺激就是此時孩子的強化物。要想使孩子對你的行為感興趣,在互動過程中要抓住孩子每一個動作,對此做出相對應的夸張性反應,使孩子得到視覺、觸覺和心理的相應刺激,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逐漸對周圍的人與物產生興趣進而形成依賴性。最終使孩子懂得條件交換的道理。而達到你所要的結果。
--------------------------------------------------------------------------------
作者:張桂娥
在給孩子訓練時,能否激發起孩子的興趣至關重要。孩子的興趣是內心對外界事物渴求的一種動機,作為一般孩子他們的興趣是廣泛的,因為他們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等是正常的。而我們的孩子為什么興趣狹隘、行為刻板,原因也在于此。我們不能埋怨孩子對所有的東西不感興趣,任何事物都不是決對的,只要去用心愛孩子、細心觀察孩子、靈活誘導孩子、以孩子所想而想、以孩子所行而行,是一定能找到孩子興趣所在!比如,竟月剛來時,總是一個人躲到墻角,外人一拉他就以哭來對抗。老師觀察幾天,發現食物、玩具、表揚、擁抱等對他都不起作用,第四天發現,他逐漸可在蹦蹦床上坐一會了,這時張老師抓住時機,抱他在蹦蹦床上蹦幾下,然后躲到門后讓自己玩,可他還不會自己蹦,10秒鐘后張老師重新去再抱他蹦一會兒,這樣反復了幾十次,老師躲開后他會去拉老師抱他蹦。這是因為每個孩子天生都有玩的興趣,只是他們能力有限不能體會到玩的快樂。這一階段老師找到了竟月的強化物——張老師抱他蹦蹦床,這樣就可以把對他的訓練目標,和老師抱他蹦蹦床穿插進行。因此,只要是能激起孩子興趣的任何事物都可作為孩子的強化物。不是孩子沒有強化物,而是老師或家長能否用心去觀察的問題!希望深深媽媽不要急燥,發動孩子身邊所有的人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時,都要細心觀察孩子的心理行為,相信深深在大家的關愛下是一定能進步的!
愛孩子的張媽媽
--------------------------------------------------------------------------------
作者:深深媽媽
看了老師們的帖子真覺得茅塞頓開。其實家長的心態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呀。非常感謝張主任和張榮老師的幫助,深深現在有些進步了,但是做到明確執行發音還是不行。我也太心急了。最近我自己在調整心態。我把聽指令改成讓他模仿了,可是讓他跟著我的動作模仿這個還是進行得不順利。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