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炎輝
星兒跟一般小孩的邏輯不同,常有自己一套特定的玩法,在旸旸小時候,我花了一千多元,買了輛兩邊有輔助輪的小腳踏車給他,一般小朋友看到都是會高興的坐上去騎,但對于這個「玩具」,旸旸的第一個舉動是把它翻倒,然后開始轉輪子玩,就算我們抱他坐上去,他也不會往前踩,旸兒似乎認定輪子就該拿來轉,所以每天回去那輛車子都是翻倒的。
旸旸小學二年級的暑假,接收了一輛堂哥的腳踏車,那時姊姊有另一輛車子,也已經會騎了,常常到學校操場去練習,他爸爸都帶著旸兒一塊兒去,看著皓昀騎車的身影,爸爸又動念想要讓他學騎車,所以他便讓旸旸坐上車,他則扶在后面,保持平衡。
讓旸旸學會騎車是件大工程,他爸爸會將車推快一點,讓車子往前沖,再跑到他前面守著他,初時,旸兒一點平衡的意愿都沒有,反正他的腳夠長,爸爸的手一放,車要倒他就把腳放下去。后來爸爸叫皓昀在前面騎給弟弟看,讓他模仿姊姊的動作,再利用上下坡有慣性、車子自然會往前的時候,叫他要踩、踩、踩,就如此扶、推、放,大約半年后,旸旸終于學會騎車,不過,他還是不會煞車,而且也只會往前騎,不懂得如何回轉。
后來我們的騎車場所脫離了校園操場的范圍,常常開車載著旸兒及腳踏車來到石門水庫的南苑停車場,因為白天這里的車輛很少,于是乎父子倆便騎著車在這里轉圈圈,那時姊姊要上課無法相隨,我怕旸兒危險,便將兩輛車子用一條繩子綁上,不過試了幾次后,發現反而會阻礙騎車的順暢度,所以便放手讓兩輛車自由了。
就這么轉啊轉的,旸兒的騎車時光在繞著圈圈中愉快度過,直到一次嚴重的脫軌的行為發生。
只要天氣晴好,咱父子倆就會照例來到他們的秘密基地--石門水庫南苑停車場,進行騎車運動,皓昀沒課的時候也會一同加入,因為當時家里只有兩輛車,三人同行時,爸爸在一旁觀看,讓兩個小朋友騎上鐵馬繞圈兜風。
某一次的周末假期,姐弟倆繞著那熟得不能再熟的路線時,旸旸卻龍頭一轉,突然脫離軌道直直往彩虹噴泉騎去,那里有段長下坡,下坡的盡頭是一道大鐵門,因為之前曾經載他騎過一圈,他知道順著那個下坡,風往身上拂的感覺很舒服,他專注地騎往前,完全沒有意識到危險,但這舉動卻敲響了我心中的警鐘--旸旸還不會煞車??!
一發現旸兒脫離軌道,姊姊趕緊踩著踏板往前追去,她知道弟弟要出事了,她拼命在后頭追,拼命喊著旸旸的名字,心里又急又慌但就是追不到,而旸旸一心只想做這件事,根本沒感覺姊姊在后面哭著喊他,爸爸也慌了,快速用跑的想要追上他,可是根本來不及。
當旸旸滑下坡道,碰的一聲撞上鐵門,連人帶車倒臥在地,我迅速將他牽起,檢查他的身體,馬上發現他左手骨頭是突出的,糟了!骨折了,心疼的我掉下了男兒淚,但旸旸那時還不太懂得表達情緒,即使骨折很痛他卻沒有哭,只是抿著嘴、整張臉皺在一起。
我打電話回來要妻子準備健???,一到家門,媽媽把門打開,就見皓昀哭得像淚人兒,邊哭邊說:「媽,弟弟受傷了,我追不到……」她很自責,認為自己沒有保護好弟弟。
我們來到804醫院看急診,護士先為旸旸打消炎針,他一看針來了,居然開口說:「OK!OK!」他的表達能力有限,所謂OK就是叫對方停的意思,因為以前打預防針時,我都是跟他說:「好了,好了,OK了!OK了!」
醫生決定要為旸旸開刀將骨頭調整回去,我則忍不住在旁邊直掉眼淚,護士小姐出來說:「媽媽妳來好了,我看爸爸快不行了?!箍墒俏揖芙^:「不行!是我照顧不好,我一定要陪他!」于是讓媽媽先載姊姊回家休息,再順便拿住院要用的物品。
手術后醫生告誡說不能亂動,否則骨頭會長歪掉,一般小孩懂得嚴重性會乖乖遵守,但旸旸不懂,差不多一個月之后回去復診,果然,骨頭跑掉了,又得再開一次刀,這次要打鋼釘,我們一聽都快瘋了。
在醫院過夜都是媽媽陪伴的,因為晚上旸旸都要人哄他入睡,我們跟醫院要求住單人房,因為旸旸不時會發出聲音,怕吵到別的病人。
記得第二次開完刀旸旸被推到休息室時,護士突然大喊:「陳旸的家屬趕快進來!」原來他麻藥退了、很不舒服,但又不會表達,便鬧脾氣、抓狂大叫,我只能盡量安撫,因為別的術后病人也要休息啊,這也讓我不住感嘆,不能要求旸兒不鬧脾氣,也不該要求別的病人忍受,像這樣特殊小孩的醫療,需要更人性化的措施、機制才對。
住院的那兩三天,為了轉移他對身體不適的煩躁,我們會推著輪椅帶他到各樓層閑逛,紓解心情,自從那次,旸旸就學會講「好痛喔!」「補腰?。ú灰?,這幾個字可是骨折換來的進步呢。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自從旸旸骨折后,我們更加注重愉快但安全的學習、游樂環境。但畢竟心有陰影,對我來說,親眼看到兒子在面前受傷,除了痛在兒身、疼在父心外,更是心靈上很大的傷害,經常自問教兒子騎車是不是做錯了?因此,整整一年的時間,不敢再讓旸旸碰車子。
但之所以會教兒子騎車,就是想讓旸旸體會自己控制把手、自由做自己是件多美好的事,想到兒子騎車時愉悅的表情,我開始猶豫了,于是,一年后的暑假,媽媽帶小朋友去墾丁回來,家里突然多出兩輛新車,我酷酷的跟老婆大人說:「孩子又不用補習,錢還舍不得花??!」
父子拍檔再度回到學校操場,因為新車較高,旸旸無法再施展雙腳起降法,只得學會煞車,還好皇天不負苦心人,他終于又過了一關。后來我們覺得騎在操場的草皮上不過癮,又展開校外冒險,媽媽也沒阻止,有時候反而還會開車跟在后面,因為我們覺得太過于保護反而是一種限制,如何在顧全他的安全外,給他自由快樂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最初繞著學校外圍騎一圈,旸旸在騎車時會聽從爸爸的指令:Turn Right、Turn Left、U Turn、停,據我觀察,這時候的旸旸比任何時候還聽話,因為他也知道不聽指示可能會有危險。例如有一次,我們騎在人行道上,前面電線桿有塊招牌,旸旸一分心居然直直撞過去,還好并無大礙。
騎在人行道上經常必須上上下下的,旸兒有時會自做主張騎上人行道再享受滑下來的感覺,但因障礙物太多,所以爸爸反而喜歡帶他去騎直直的大馬路,原先是騎石門水庫一圈,由于有一段上坡路較長,旸兒會騎得比較辛苦,所以后來父子倆便往三峽的方向騎,那個路段很多上坡、下坡,但不會太陡而且長度大約五十公尺,剛好可以訓練旸旸上下坡的速度,現在的他施力速度、煞車技巧都控制得很好,是個很酷的騎士了。
旸旸和爸爸、姊姊最常做的休閑活動就是騎車,一天騎二十公里幾乎變成例行運動,從旸旸四年級升五年級的暑假開始,在一年內他已騎車超過兩千公里,足可環繞臺灣兩圈。之前旸旸連在路上安全的走路都有問題,但在爸爸連續三年艱辛的教導下,他終于可以安全的騎車上路、哼著不成調的歌、御風而行,盡情享受自由的況味!
(作者為書中主角陳旸的父親,現任國小老師,也是「桃園縣自閉癥協進會」創會理事長。本文取材自《生命如何轉彎——自閉兒陳旸與家人的奮斗故事》一書第82~89頁,感謝正中書局慨允轉載。)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