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一,陳沒有到校。星期2,早上陳還沒有來,這是怎么回事,我納悶。正想去詢問一下,聽見外面傳來一陣哭聲。一看,陳來了,是爸爸抱著來的,另一個可能是姑姑吧,幫她拿著一雙鞋。一看這陣勢,第一反應:他父母可真夠寵的,第二反應,她怎么了,上個禮拜還是好好的,再上個禮拜也是好好的呀,從沒見過這樣子???真是奇了怪了。
前天,我聽阿姨說,他父親想和我聯系一下,立馬給他父親說了一下情況,還反應了一個情況,陳在學校好象沒什么感興趣的。沒多久他就給我回了這么一條短信“謝謝您告訴我玲玲的情況,您說玲玲對什么事都不感興趣,其實玲玲在我老家每天都有去上學,就是沒學到文化,所以我把她接出來,送到貴校培養,要不然您說要怎么辦,”(我將稱呼略去了)??匆娺@消息,第一反應:這人怎么這樣!再一想,可能我沒有把我自己的意思解釋清楚吧,還是再發一條說說清楚吧,于是我又回了一條
?。ㄔ模┪蚁肟赡苁俏冶磉_的意思不夠清楚,我沒有其他的意思,就是想詢問一下她對什么比較感興趣,因為我們和她接近的時間必竟不長,對她也談不上深了解,那我們只有和家長多交流,多溝通。然后就可以從她感興趣的地方入手,對她進行教育,讓她早日融入學校和教室。。
今天早上六點多。我又收到了他家人回的消息
“有關我女兒玲玲因為一直在老家上學,我聽我爸、媽說她唯一對學習不感興趣,其它對什么事情都懂,記性也特別好,拜托您看要從那邊著手,才能使陳玲對學習這方面感興趣,因為您們都對于這方面都非常優秀,我相信您們一定會把我女兒培養成一個優秀的人才,拜托您們了,在此我衷心感謝你們”(原文)
看見這消息,我產生了三個想法:
第一個最直接的就是:他們好象對自己的女兒并不怎么了解
第二個想法就是:似乎我們的學校比醫療機構或者說其他的訓練機構都好,怎么到了我們學校好象就能就原來不行的人變成一個優秀的人才。
第三個想法就是:怎么父母就不能正確面對自己的孩子呢。經過這一階段的觀察,發現她記性并不好,在來的新生中可以說是比較差的。比如說:她自己的名字:大部分學生都能找出來了,她就不行,只記得自己名字的位置,換了一下地,她就不認識了。
其實我想最終歸結的就是,他們并不了解自己的子女,要改變他們的思想是何其之難啊。那可真實“長路漫漫啊”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