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
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只是挪那么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仿佛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傷了,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么上帝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上帝??!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么?
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里的風這么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漫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以前怎么沒有這些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莫非是我弄錯了,
原來是上帝叫蝸牛牽我去散步?!?/P>
這是一個自閉癥孩子的母(父)親寫的,寫給他們“星星的孩子”。
今天看了魯豫的一個節目,主要講的是自閉癥兒童及其家人的日常生活情況,頗有感觸,讓我猛然想起了一件事——上學期,我曾作為一名志愿者去了廈門迦南兒童自閉癥教育培訓中心,參觀了解并切身體驗了自閉兒童的學習與生活。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在他們的家長接受培訓的時候,兩三個人負責看護一個自閉癥的小朋友,陪著他們畫畫、做游戲……可能正是由于那次與他們的近距離接觸的經歷,才讓我對魯豫的這個節目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感悟。
先大概得說說自閉癥吧:患有自閉癥的孩子不愿和人交流,整天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多數孩子不開口說話,生活自理能力差,學習有明顯障礙,接觸新鮮事物的欲望和能力較弱等等,嚴重的還會有自殘或暴力的傾向。所以他們被稱為“星星的孩子”。據專家的解釋,這種病病因不明,無從知曉,它既不是先天的,也和后天的教育無關,而且至今也沒有完全得到治愈的病例。應該說這是一個近幾年才被人們正視的一個病,過去也有,但相對現在而言較少。僅有萬分之五的發病率。據調查,在國外,95%的人對自閉癥有一定了解。而在中國,這一數字不足5%。并且往往將自閉癥患者同智障或孤獨癥等混淆起來。
在此之前,我對自閉癥的理解也只是望文生義,以為就是一種由于缺少家庭關愛等原因引發的心理疾病,經過半天的了解、體驗,我才發現自己對自閉癥的認識多么膚淺。如果不告訴我他們患有自閉癥,一開始我根本看不出來這些孩子跟正常的孩子有什么區別,因為他們一個個都長得很可愛。漸漸的,我發現他們大多比較內向、膽怯,而且不太喜歡跟陌生人說話。我記得有一個很可愛的小女孩,從她媽媽把她送到學校的那一刻開始就蹦蹦跳跳的,邊唱歌邊在屋子里跑來跑去,一刻也未曾停歇。還有一個大概只有2、3歲的孩子,他哭著被他媽媽帶到訓練中心,然后一下午就這么哭著,哭得很傷心,哭得讓人心痛。負責照看他的那個同學說:“我覺得他很可憐,看到他哭得這么厲害,怎么安慰、怎么哄都沒用,我差點也跟著哭起來了。沒辦法,我只能把他抱在懷里,輕輕得拍著他的背?!蔽覀兡墙M負責照看的是個年齡稍大的男孩,他一會想干這個,一會想做那個,行為捉摸不定,稍不順心便一腳踹過來,或者用力推開我們,然后用自己的手使勁往墻壁砸,接著開始放聲大哭。他們的行為各種各樣,但同樣讓人無法理解。
我覺得他們太可憐、太孤獨了,他們永遠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像是一堵厚厚的玻璃墻阻斷了他們與外界的交流。從他們的眼神里讀出來的是孤獨與痛苦,他們也害怕孤獨,他們渴望來自社會,來自父母的關愛,只是那面玻璃橫在他們面前,柔弱的他們無能為力。但是,自閉癥的他們從來也不是孤獨的,他們也未曾被這個世界拋棄,他們的父母一直都陪伴著他們,雖然自閉癥讓他們的父母承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和磨難,但是我相信他們會盡自己的全力讓孩子早日擺脫孤獨,因為親情比什么都偉大。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