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每個寶寶的發育和個體差別,會說話的時間也不一樣,父母最開心的就是聽見 寶寶 叫爸爸媽媽。那么,怎樣教會 寶寶說話 ,父母責任重大,學會這些方法,更好教會寶寶說話。
5個方法讓寶寶開口學說話
多跟寶寶說說話
有的家長很少同孩子講話,總是以為寶寶太小,同他講話也聽不懂,所以總讓孩子唱獨角戲。這些家長可能不知道,嬰兒的腦細胞是由生長環境中所得、所見、所聞的刺激來刻畫重復印象,腦細胞也是因這些刺激而獲得成長的,這些刺激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語言發展。語言發展有幾個過程,一個是孩子的發音階段,二是理解語言階段,三是語言表達階段。
鼓勵寶寶多開口
孩子還不會講話,表達某種需要時只能用動作或眼神。家長如果看到孩子伸手去抓杯子,就趕緊給喂水;孩子啊啊、呀呀地用手指著水果,家長馬上滿足需要……這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覺得:我不說話,什么都能被滿足,干嘛要說話呢。是呀,家長的這種行為,使孩子喪失了與人講話的欲望和開口說話的動力,最終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代替口頭語言與人交往。
一邊說一邊做
一邊說話,一邊做出相應的面部表情,讓寶寶明白你的感受。這個年齡段時,不要戲弄寶寶(其實,哪個年齡段時,都不應該)。如果你一邊擁抱,他一邊說“你是***最討厭的邋遢鬼”,會把他搞糊涂的,因為你的表情在說:“你是媽媽了不起的寶寶?!?/p>
不要讓寶寶莫衷一是
現在有些家庭里存在多種語種或方言,語種或方言的混亂也是造成孩子不開口講話的一個原因。在家庭環境里,夫妻雙方一會兒講方言、一會兒講普通話,再加上頻頻地更換保姆,保姆的方言又會刺激孩子的腦細胞。這個刺激過程不符合孩子的語言能力,最終導致孩子對語言莫衷一是,不知道應該選擇何種語言。
不要逼寶寶講話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很差,家長為了急于讓孩子學會說話,有時就用“逼”的方法。比如,孩子想要某個東西,而家長拿著這個東西要挾孩子,孩子不說話就不給,這樣就造成孩子對開口講話有一種厭惡心理。尤其是孩子開口講話比同齡寶寶晚時,家長往往使出“逼話”這個殺手锏,威逼利誘,讓孩子講話。孩子要先理解語言,才能表達語言,這是一個過程。如果逼得太兇,孩子就會覺得講話有很大的壓力。對這種壓力,孩子只能用沉默不語來抗拒了。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