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孤獨癥患者一出生就面對的社會元素。一個孤獨癥兒童給一個家庭所造成的沉重負擔幾乎是無法描述的。例如:當孩子因為居住環境中的任何改變而煩躁不安時,當他不明原因、不分場合地發泄憤怒情緒或笑個不停時,當他的不良睡眠習慣(晚睡早醒甚至通宵不眠)造成全家不安時,當他數小時地重復一個使人神經質的提問或重復一句話時,還有他置周圍的一切于不顧而沉迷于玩弄自己身體的某一部分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遭遇這些令人不知所措的困擾,使孤獨癥患者的家庭成員不得不承受超出他們負載能力的沉重壓力,長此以往就會使患者的父母感到絕望。
因此,孤獨癥患者的父母具有超負荷的壓力,以及由于孩子患孤獨癥的原因不明所帶來的過失感和內疚感。如果背負著沉重心理壓力的父母不能得到排解的機會和減緩壓力的幫助,他們的態度和行動就會對孤獨癥兒童的生長發育產生不利的影響。因為在這種情景中,“逃避”常常成為他們的第一選擇,例如:將孩子交他人托管,將孩子關在另一個房間里。一個孤獨癥兒童除了對其父母造成壓力外,對其兄弟姐妹也有影響。因此,當一個家庭遭遇到孤獨癥成員時,他們面臨的首要挑戰就是如何用積極的態度和行動去面對并解決這些矛盾。
首先,家庭成員應該努力創造一個能促使孩子進步的環境與條件,而不是使自己也跟著生病。這種環境的造就,不僅指父母的心理建設與心理調整,也包括家庭住房布置與生活秩序安排上的改善——要使孩子從適應家庭中的生活規則開始,進而逐步適應家庭外的社會生活規范。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