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協會成立到今年已近十年了,我人會也已五年了。因為在協會里參加不少活動,接觸了不少的人,心中有不少感動的事,想敘說一二。 記得我98年剛人會,賈大夫讓我填一張表,讓我交一百元錢,說我是會員了。我感覺協會工作原本就是這樣簡單。協會本來就該有的,為孤獨癥的孩子服務嘛,大夫也應該這樣做,為人民服務嘛。 現在我參加協會理事工作后,不禁對“應該”二字深感慚愧了。 誰應該為別人無償做事呢?即使無償做事的人,覺得應該為別人服務,被服務的人又怎能理所應當地認為,這一切原本應該如此呢? 我們為什么不對曾幫助過我們,或現在正在幫助我們的人心懷感激呢!讓我們記住為協會做過事的人們。 提到協會成立,就不能不提到現任副會長李木。李木其實私下我稱之為大哥,這大哥的稱謂,又是原本他比我長六、七歲的原因,而是真心地出于對他為人的尊重。 協會在十年前成立之初,頗費周折。李木一手操辦這件事,闖了一關又一關。最后找到某中央領導人的女兒,她帶著李木找到市長秘書,才得以批準成立孤獨癥協會。 現在如果再成立一個協會,恐怕已經不可能了。 李木做這件事是無償的,他從不提及當年的艱辛。 過去的事已然沉淀在時間長河里,然而她不就從此消逝。有些事仍會讓我們感念不忘。 李木好人一個。 再說楊會長吧。楊大夫快要退休了,她在一次會上跟我們感慨:在近四十年的行醫生涯里,她既不是一個出類撥萃的醫生教授,又不是一個盡心盡力的社會工作者??吹牟∪藷o數,做了不少工作,她就是本職本分的人,一個從未被評為先進的普通醫生。 她說這話時,我內心真有所觸動。我感到楊大夫的真實和她的真誠善良。 楊大夫就是一個普通的人,普通得和我們一樣。有時候,我私下稱她是一個可愛的老太太。她溫和而不張揚,是一個承受力很強的人。有時,我為她的幽默而捧腹。有一回,她曾無奈地告訴我:她打字很慢,老伴說她好象在麥地里“抓蟲子”一樣,東抓一下,西抓一下。幾天下來,終于抓住一堆文字存人電腦。一排版,這些蟲子一下子就全丟了。把她氣壞了。 就是這么一個老太太,她為孤獨癥的孩子做了許多的事,辦雜志,組織各種活動,舉辦與國內外同行的交流與會議。每年盡心盡力地組織出書辦雜志,費心費力,堅持不懈。 因為楊大夫的普通,讓她在即將退休時發出感慨。正是因為這些感慨,也讓我們理解楊大夫的不平凡。 別人為你做出的犧牲,是需要我們珍惜的。任何人幫助了我們,如果我們接受了幫助,那就讓我們道一聲“謝謝”吧! 在這里,讓我代表協會的會員們,對楊大夫十年的無償奉獻表示感謝。對協會做出過貢獻的人何止李術、楊大夫二人,他們只是代表而已。張紅京女士就讓她妹妹無償地幫助協會翻譯《面對孤獨》一書;賈大夫在非典期間,出差到廣西為當地患兒做聽力治療,到廣州參加經驗交流會……。又有多少人真誠地幫助過協會,別人何嘗聽到她們的名字。 這里我還想提到一個人。雖然她現在還不是協會理事,但對協會、對孩子們是盡力幫助的。她就是現任的北京市海淀培智學校校長--于文。 我和于文接觸近五年了。我感覺她既務實,又是一個充滿理想的人。 她對孤獨癥的孩子有許多精妙的譬譽。她認為孤獨癥孩子的思維和電腦處理圖像相仿,電腦圖像是精細的,但是一幅幅不串連的圖像是失去意義的。如果能把這些不相關的圖像串連起來,那么孩子們的能力肯定有一定的提高。她也曾經對我說,應把孤獨癥的孩子當做上天送給你的神秘禮物,不能因為你不懂他,就不尊重他。 最近,她在海淀培智搞起全國第一例孩子走人社區的試驗。她說:“我的學生16歲以后,走出學校,不能就沒有出路了。從此,不能只呆在家里。我要試一試美國的安置經驗,讓大齡孩子們走進社會,得到社會的幫助與承認,并且為社會做些有益的事?!?BR> 她的這事辦得已經相當不錯了,我很感謝于校長和她的老師們。她們都真心地為孩子們做事。 其實,于校長和楊大夫都是相同的人,不是自己分內之事,卻盡本職之力而為之。 我對協會工作是肯定的,因為她是經民政局批準的組織,她受到了國家的監督,受到了會員的監督。 她不是一個在工商局注冊的公司或研究所。如果在工商注冊,從法律上講,那是經營性的。收益是歸其所有者所有。 現在協會近80%會員為外地會員,我覺得協會不僅僅是北京市的協會,而更應該成為全國性的了。既然是全國性的,真希望各地會員能團結起來,加強聯系。只有更好地組織起來,才能為孩子們做更多的事。 目顧一些人和事,僅是想說: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承蒙了別人的恩澤。假若我們不能當面表達,那就讓我們心存感激。 感恩也是一種美德。 |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