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教學法對學齡前自閉癥兒童學習成效之研究」(倪志琳,民88)
倪志琳于臺灣八十八年針對學齡前自閉癥兒童,展開為期一年之「結構教學法對學齡前自閉癥兒童學習成效之研究」。旨在探討學齡前自閉癥兒童在高度結構的環境與密集療育下,其在認知語言、認知操作、模仿等方面之學習成效。
研究對象遴選臺北市弘愛自閉癥復健暨職訓中心早期療育班之學齡前兒童四名。實驗設計采單一受試研究法之多探試設計,且以跨目標行為與跨研究對象方式進行。研究過程包括師資訓練,前測、家長會談及跨專業評量,訂定個別化教學方案與教學目標,規劃教學環境結構與作業時間表,編訂教材,設計個別化操作系統與視結構,初步試驗階段,正式實驗處理八個階段,大致可再分為準備階段,實驗未介入階段及實驗介入階段。
研究結果指出結構教學法可促進學齡前自閉癥兒童在一般能力發展上的進步,且實施實驗教學介入后之發展速率高于介入前之發展速率。此外,四名學齡前自閉癥兒童在認知語言、認知操作與模仿之成效方面,除一位學童在模仿認知領域之個別學習目標未達到通過標準,其它在實驗教學結束后皆能達到個別學習目標,并能維持效果。整體而言,結構教學法對學齡前自閉癥兒童在概念理解、環境理解、認知操作、與模仿能力之表現,較溝通表達與認知語言為佳。且此研究結果亦獲得家長及教師意見之確認,故結構教學法確為對學齡前自閉癥兒童早期療育有效且可行的模式。 |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