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有一位孤獨癥患者的家長到南京市腦科醫院兒童中心,要求醫院開據生二胎的證明。據該中心不完全統計,這種情況每年都能遇到50多例。
這位家長的孩子已經7歲了,但始終不知道如何與他人交往,也不知道表達自己的思想。一般的玩具他都不會玩,可重復的東西特別能吸引他,例如小汽車的輪子,他玩起來可以半天不放手。家長認為他是個“呆子”,當到醫院證實是患了孤獨癥時,立刻要求再生一個健康的孩子。據該中心王主任介紹:像上述這位家長并不多見,但絕大多數家庭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對孩子的治愈失去了信心;有的是出于對孩子的今后生存的擔憂;也有的是家庭經濟已不能再支付治療的費用,所以都放棄了治療,產生了再生二胎的念頭。盡管國家已將孤獨癥列入終生殘疾的范疇,讓此類家庭可以合法地再生一個,但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對生二胎的反應卻大不相同。層次高的不愿意再生,這其中有責任心很強的父母,堅持要把精力投放在患兒身上。也不排除一些家長對再生孩子的健康持懷疑的態度??捎龅睫r村的家庭,出于對自身今后養老的考慮,通常都堅持要求生二胎。
陶教授明確指出:雖然孤獨癥的病因目前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但與腦的結構、生理、病理、生物化學、免疫學、遺傳學都會有關系,而遺傳學的說法占多數:一般有孤獨癥家族史的孩子比別人得病的機會高出50至100倍。所以從科學的角度考慮,對于生二胎的決定一定要慎重。不可濫用國家的政策,更不能為了達到生二胎的目的,不負責任地將性格內向的孩子硬說是孤獨癥。這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嚴重的傷害。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