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學生輔導手冊 伍、結語 從事孤獨癥相關的診療、研究、和教學已屆二十年,回顧這些年來的改變也不算少。二十年前只有一處專門提供孤獨癥診斷和早期療育的醫療機構, 現在有十余個醫療機構提供門診服務和孤獨癥矯治以及超過二十個機構提供早療服務。二十年前沒有任一位專攻孤獨癥教育的博士, 而目前已將近十位專攻孤獨癥的博士在任教, 其中有四位本土培養的博士。至于孤獨癥學生的特殊教育服務, 在二十年前不只沒有任何一所學校提供特教的服務, 大部分的學齡孤獨癥兒童被拒絕在校門之外?,F在, 雖然不是零拒絕, 但是大部分患孤獨癥的學生可以接受九至十年的教育。這些改變不能說不大。就世界的演進而言,這二十年來對孤獨癥的診斷趨于一致,對其心理和行為特征的了解增加。對神經生理、神經解剖、遺傳等方面試圖解開孤獨癥之謎的努力,也累積了不少資料。就教育矯治而言,除了結構教學(TEACCH)和行為分析(Lovaas)二個極端對立的假設和做法之外,隨機教學、核心技巧教學、生活教學、折衷教學等等不下二十種教學法被提出來, 有的且付諸實驗。在教育安置方面, 隔離教學、回歸主流、融合教育都各領風騷了一段時間。在臺灣的問題是: 在還沒有準備好、沒有實驗資料的情形下, 受到美國的某些趨勢影響, 迅速響應需求擴大教育服務, 而教育服務品質的不一致是可以想象的結果。因此, 加強老師的訓練,提高服務品質是筆者認為的當務之急。 孤獨癥的教育至今沒有模板,英、法、德、日各有不同的制度,在美國各州之間, 孤獨癥教育的理念和做法亦不一致, 因此, 筆者在這本手冊所提供的也只是一家之言的想法和做法而已。筆者期待使用本手冊直接面對學生和家長的諸位老師,能本諸實驗的精神,探求對患孤獨癥的學生的有效教學策略和輔導方法, 本于愛心和耐心并使用有效的方法, 在孤獨癥的教學上必有所收獲, 使學生及家長得到幫助,這就是筆者最高興的了。 |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