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和治療的最新進展(廣東省內自主技術)
各種核技術在醫學基礎理論方面的應用研究,如超微量分析、分子生物學技術、蛋白質研究、受體分析、抗體研究、自顯影、活化分析等。
PET和SPECT顯示細胞的分子水平的代謝活動,形成獨樹一幟的新的研究領域,特點:
-
生理生化代謝過程的可視性可視性。
-
人體(活體)研究的無創傷性 。
-
影像數據的定量化。
兒童少年神經和精神醫學
兒童少年神經醫學和兒童少年精神醫學都是以腦的功能作為研究對象,各有側重和交叉。腦損害所表現出來的功能障礙是復雜和多方面的,涉及運動與感覺,以及高級神經活動。因此,兒童神經科和兒童精神科必須密切合作,才能對這類疾病進行有效預防、診斷和治療。
兒童少年神經和精神疾病
門診常見的兒童少年神經和精神疾?。喊d癇、頭痛、共濟失調、腦癱、弱智(MR)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孤獨癥(Autism)、抽動癥(Tourette’s 征)、精神障礙等。
兒童少年神經和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學
-
根據全國抽樣調查數據推算深圳發病率:
-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約25740人;
-
弱智(MR)約14430人;
-
兒童癲癇約9336人;
-
孤獨癥(Autism)約2900人;
-
抽動癥(Tourette’s 征)約4791人;
-
精神障礙約2900人;
-
合計:47097人。
兒童少年神經和精神疾病發病的主要原因
-
出生前因素:母親的感染、外傷等;
-
出生時不利因素:難產、早產、剖腹產等;
-
出生后因素:黃疸、感染、外傷等;
-
遺傳因素:基因;
-
家庭因素:虐待、驚嚇等;
-
環境因素:學校、社會、文化、宗教等。
預治兒童少年神經和精神疾病是系統工程
-
社會
-
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
-
教育
-
社區
-
新聞媒體
我國兒童少年神經和精神疾病防治存在的主要問題
-
兒童少年神經和精神疾病未引起政府部門的足夠重視,缺乏統一的領導機構。
-
與其相匹配的預防和醫療力量投入明顯不足。
-
有關兒童少年神經和精神疾病的科學研究投入太少,1992-2001年全市不足20萬元。
-
現有防治和醫療力量分散,防治究手段不多。
-
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引入,兒童少年神經和精神疾病大多數是可以防治的,急需更新觀念和技術。
-
社會、醫學、生物技術、計算機、教育等多領域和跨學科的技術支持不夠。
對于存在問題的采取相應的對策
-
建立相應的兒童少年神經和精神疾病防治領導機構。確立宏觀管理目標和各行業力量部署。
-
跨學科研究針對兒童少年神經和精神疾病發病現實、特點、難點,需要換個思路,各部門、各行業分工負責,重點突破。
-
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包括資金,人力和資源等,減少各級政府的負擔。
-
國內-國際交流,西醫-中醫交流,醫學-社會交流,醫學-教育交流,醫學-其他學科交流。
兒童少年神經和精神疾病的最新研究進展--核醫學
核醫學定義:是核技術在醫學科學中應用的一門高新技術專業。它是醫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
核醫學的價值:研究人體的血流灌注、功能和代謝,包括思維、信息和行為效應,以及人體疾病不同階段的功能變化。
兒童孤獨癥的診斷和治療進展
-
兒童孤獨癥:具有社交、語言溝通和認知功能特定的發育延遲和偏離的特征的一組神經精神障礙。
-
發病率:0.02-0.13%。
-
病因和發病機制:心因學說、出生缺陷、先天神經異常、出生中和出生后的不利因素、遺傳學說。
兒童孤獨癥主要鑒定方法
-
兒童孤獨癥評定量表(CARS):最高分60分。30分以下為非孤獨癥??偡值扔诨蚋哂?6分,且有5項評分高于3分,則為重度;總分30-36之間,低于3分的項目不到5項,為中度孤獨癥。
-
孤獨癥兒童行為量表(ABC)。
-
克氏孤獨癥量表。
兒童孤獨癥100%存在功能損傷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