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梅知聊天,勾起一些事,想把它寫下來:
先介紹下梅知吧,他是一位從事孤獨癥教育研究的專家,有很厚的醫學、心理學功底,翻譯了諸多外國的自閉癥訓練資料并編寫了孤獨癥康復電子版,給家長、老師帶來很多國外的新資訊,是位很有愛心、很有耐心的人。
聊天說到訓練中家長的教育及配合問題,想到遇到的兩對絕然不同的父子:
有次去醫院看病,等待的人很多,于是坐在走廓里等叫號,坐旁邊的是一對父子,孩子三歲多,語言發展關鍵期,好奇,好動,不停的問爸爸:XX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那樣?。。。等等。下面是父子對話中的一個片斷。
孩子在椅子上爬上爬下,邊爬邊配音自己的動作:我爬上來了。。。我下去了。。。我又爬上來了。。。哎呀,我又下來了。。。。爸爸在一旁附和著孩子,時而學孩子說話,時而逗孩子,很是開心。突然,孩子像發現什么似的,面對椅背坐下,雙手搭在椅背上說:我要當司機了,我要開車。爸爸說:好呀,你當司機,那我來當乘客啦。孩子聽到爸爸的話,很開心的說:爸爸你扶著我。爸爸假裝不懂,說:???哪樣?邊說邊假裝做錯,孩子于是拉著爸爸的手,說:這樣,環著我。邊說邊把爸爸的手環住自己。。。。。
孩子一邊開車一邊學司機:你要去哪呀?
爸爸說:你車開到哪呀?(爸爸邊說邊看著孩子)
孩子:我要去南京
爸爸:那我就去南京
孩子:嘟嘟。。。。到南京了,下車吧
爸爸:這么快就到南京了?我又不想下了,下一站去哪呀?
孩子:下一站。。。下一站去上海(大概是想不出城市名,頓了一下)
爸爸:那我就到上海去看看
孩子:嘟嘟。。。。到上海了,你下不下車?
爸爸:這么快就到上海了呀?你開的是飛機還是什么車呀?
孩子:我開的是汽車,我的車跑得快
爸爸:這樣呀,那我不下車了,我還想再去其他地方玩,你還能開去哪呀?
孩子:我要開去香港
爸爸:香港不用坐船呀?
孩子:船沒我的汽車快
爸爸:好吧,那就坐你的車了
孩子:嘟嘟。。。。香港到了,你想下車沒?
爸爸:你的車這么快,我還想到其他地方,你還能開去哪?
孩子:。。。。(想了一下,沒有說出來,估計是想不出城市名來了)
爸爸:我想去北京,你的車去不去呀?
孩子:去北京呀,好吧。。嘟嘟。。。。北京到了,下車不?
爸爸:我想去長城,可是人很多呀,我們下次再逛吧,能去南昌不?
孩子:又要去南昌呀?
爸爸:是啊,想去南昌
孩子:去完南昌想去哪呀?(這時孩子開始有點走神了,左右看了看)
爸爸:去完南昌。。。。。(爸爸假裝想了一下,邊想邊看孩子的反應)接著說,去完南昌到南寧,我玩累了,想回家了
孩子:那好,送你到南寧,嘟嘟。。。。南寧到了
爸爸:到南寧了呀,那我們回家啦
說著抱起孩子邊親邊呵癢。。。。孩子咯咯咯的笑了起來。。。。
(爸爸和孩子對話的時候表情是非常豐富的,孩子也是一樣玩得很開心,文筆有限,表述不出了,在運用中自己靈活一些吧)
又一對父子,遇到他們是在公交車上,猜那孩子也是三歲左右,和爸爸坐一起,坐在位子上動來動去,圍著爸爸不停的問:汽車為什么總是走一段停一段呀?為什么不一直開到家呀?這是到哪了呀?離媽媽還有多遠呀?。。。。。。但爸爸沒有回答孩子的話,大概覺得孩子在公共場合太吵,不好意思,還不停的想捂住孩子的嘴。。。。。
從上面的兩個例子,你從中學到了些什么呢?
語言的發展是在生活的多個情景中不斷進步的,這樣的情景需要家長巧妙的把握,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新知識并牢牢記住乃至運用自如。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