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治療球—放松伸展; (1-2)
訓練目的:放松、伸展、平衡、肌力等訓練。
訓練要求:仰臥/俯臥于治療球上雙腳離地。手腳自然伸直(去除緊張和痙攣) ,控制力量、角度、扶持的大小。
難度設置:A 全身的前后左右各方向的輕彈或輕搖;B 各關節依其活動向度的動作。 (關節活動度─拉筋)
幫助給予: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為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
2. 能在協助下對墻推球和接球; (2-3)
訓練目的:手臂的運動能力/手眼協調
訓練要求:讓孩子雙手抱著中型球,蹲在地上用雙手把球往墻角推。
難度設置:A開始時離墻的距離要在一步以內;B逐漸拉大離墻的距離,并要求孩子借助墻壁的反彈力接住彈回來的球。
幫助給予:手把手的身體協助;逐步撤銷。
3. 單手投中型球; (2-3)
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站在一定的距離外把球單手投入球籃中。
難度設置:A只在半步的距離外嘗試;B在1 米左右的距離外把球投入球籃;C投5 次有3 次中為通過。
幫助給予:1 開始時給予足夠的身體協助并鼓勵孩子獨立嘗試;2 只在孩子犯規時給予口頭提示。
4. 能彎腰左右腿交替鉆過呼啦圈; (2-3)
訓練目的:肢體運動及平衡能力的控制。
訓練要求:給孩子一個大號的呼啦圈,示范給他/她看如何雙手分別握著呼啦圈兩邊并把它放在正前方的位置。彎下腰,然后把一只腳跨入呼啦圈,接著跨入另外一只腳。 難度設置:A 開始時把呼啦圈放低一點,并且幫助孩子握著呼啦圈;B高度稍微調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必要時給予幫助;C 要求孩子雙腳跨入后轉動雙手把呼啦圈由后往前翻轉到跨入前的位置(在身體的正前方) 。
幫助給予:1 如果孩子拒絕游戲,可以多做幾次練習,并且邀請孩子一同參與游戲;2注意確保孩子的安全,在每一需要的環節給予適當的身體和口頭幫助。3 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
5. 會走 S 型的線段; (2-3)
訓練目的:空間概念,肢體的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在地上用不粘膠粘出一條S 型線段,讓孩子從一端走到另外一端。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1 開始時可站在孩子的前面拉著他/她的雙手導他/她往前走;2 也可以站在孩子的后邊,讓他/她推著一個手推玩具沿著線段向前走;3 鼓勵孩子自己往前走,并在另外一端放一個玩具小食品來獎勵孩子的成功嘗試。如果孩子因為見到獎勵物而不配合訓練,則可以等孩子完成了路線后拿出神秘獎勵物獎勵給他/她。
6. 治療球—坐姿動作; (2-3)
訓練目的:平衡調整力、保護反應、肌力、協調、速度等。
訓練要求:讓孩子坐于治療球上雙腳分開自然垂下,雙手扶于球上或腿上,(1)保持放松做動作(絕不可在肌肉僵直狀態下操作) 。(2)控制─力量、速度、角度、和扶持的大小。
難度設置:(1)移動治療球;(2)彈動身體并移動治療球;(3)主動移動或彈動;(4)平衡及保護反應之誘發;(5)用兩手交互拍球;(6)用兩腳的腳跟交互踢球。
幫助給予: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為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
23. 扔球 3 米遠; (3-4)
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把一個小型球或豆球扔到3 米遠的地方。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1 開始時如果孩子不領會扔球的動作,可手把手地教;2 給孩子在前方畫一條線來提示他/她要扔的距離;3 為鼓勵孩子嘗試,可在線的旁邊放一玩具或小食品來作為獎勵物。
24. 把豆袋或類似的玩具扔進 1米距離左右遠的大盒子里(5 次中有 3次扔中) ; (3-4)
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學習向著目標拋擲物件。
訓練要求:能連續5 此把豆袋或類似的玩具扔進1 米距離外的大盒子里。
難度設置:A 開始時把距離設短一點,如只要求兒童站在距離大盒子一步或兩步的距離;B逐漸地把距離拉大;C逐漸地把大盒子換成小一點的盒子。
幫助給予:1 手把手地幫助孩子投擲;2 只是在孩子姿勢錯誤時才給予幫助。
25. 雙腳輪流跨過 15 厘米高的繩; (3-4)
訓練目的:身體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繩子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離地 15CM 高,讓孩子雙腳輪流抬高跨過繩子。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1 用姿勢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過繩子,必要時給予身體協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抬高跨繩;2 要時時口頭提醒孩子注意腳下的繩子,避免絆倒;3 建議用有彈性的圓形橡皮繩。
3
26. 能左右腿交替倒著鉆過呼啦圈; (3-4)
訓練目的:雙腳的協調能力及身體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訓練者拿著呼啦圈站在孩子的身后,鼓勵孩子左右腿交替著向后移入呼啦圈內。
難度設置:A 由另外一成人扶持著孩子完成動作,并且呼啦圈的高度要調低一點;B逐漸地呼啦圈的高度提高;C 由孩子自己嘗試著完成動作,只在有必要時給予幫助。
幫助給予:1 足夠的身體協助;2 必要的身體協助;3 偶爾的身體協助。
71.平衡與協調; (5-6)
訓練目的:平衡、協調、肌力等。
訓練要求:仰臥/俯臥。
難度設置:(1)仰臥雙腳著地,雙腿屈伸;(2)俯臥雙腳著地,雙腿屈伸;(3)俯臥雙手著地,雙腿屈伸;(4)仰臥雙手著地,雙腿屈伸;(5)仰臥/俯臥雙手做模仿或規定動作; (6)仰臥/俯臥雙腳做模仿或規定動作;(7)俯靠治療球,雙手抱起治療球并推出;(8)仰臥墊上,雙腳屈腿或直腿將球夾起。
幫助給予:(1)每一動作次數或時間不能太久(視其肌張力而定) ;(2)動作由易而難、次數時間由少到多;(3)注意協助(他動─協動─主動) 。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為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
75.打保齡球(3-5)
訓練目的: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把兒童保齡球放在1 米左右的距離,讓兒童用黑色的大球擊球。
難度設置:A開始時距離可以很近,以便讓兒童容易擊中,有成就感;B 要求兒童按訓練要求的距離擊球;C逐個地把球擺在地上讓兒童擊,開始時距離要近一些,5 次擊球中有3 次通過。
幫助給予:1 開始時給予孩子大量的身體協助,直至孩子掌握要領;2 每一次增加難度時都需要隨時提醒、糾正并示范給孩子看如何做。
81.軟骨功(5-6)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概念及計畫動作的能力,并提供觸覺刺激。
訓練要求:用一條粗棉繩,兩端結在一起成一個圈,讓孩子將繩由頭套下去,由腳下拿出來;或者由腳套進去,從頭部拿出來。
難度設置:A剛開始訓練時,繩圈可以相對做大一點,容易取出;B 先訓練從頭套到腳,再訓練從腳套到頭。
幫助給予:提醒孩子不要用蠻勁兒,要學習技巧。
85.俯臥大龍球抓東西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強化手眼協調及雙側肢體的平衡控制,促進運動企劃能力。
訓練要求:協助孩子俯臥到大龍球上,保持平衡姿勢。把孩子喜歡的一個玩具放在大龍球滾動時孩子伸手可觸的地方。協助孩子臥在球上前后慢慢滾動,讓孩子探身去摸玩具,必要時可使用會發聲的玩具,以幫助孩子辨明玩具所在的方位。
難度設置:A 開始時玩具只放在很近的距離,讓孩子容易取到;B 逐漸地玩具可以放稍遠一點,并在孩子探身取球時提醒他/她盡量自己保持身體的平衡。
幫助給予:1 由始至終的身體協助;2 口頭指導或提醒。
86.滾筒式時光隧道游戲
訓練目的:改善觸覺敏感或不足以及調節前庭感覺。
訓練要求:讓孩子用腳在前面的方式倒爬到隧道里。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孩子可能害怕或不理解要求,可以先培養孩子對隧道的興趣,把球滾到隧道里,鼓勵孩子爬進去撿球,表揚他/她的勇敢嘗試;B 協助孩子雙腳放在前面,倒爬到隧道里,邊幫助給予口頭提示,語氣要輕柔,以免引起孩子緊張而拒絕合作。
幫助給予:1 由始至終身體協助;2 由始至終的口頭指導及適當的鼓勵表揚。
87.隧道滾動游戲
訓練目的:改善觸覺敏感或不足及身體調節不良的現象,增強前庭系統的刺激和調節,改善視覺。
訓練要求:讓孩子鉆到陽光隧道里,用手指張開保護臉部,成人則在一旁輕輕地慢速滾動隧道。
難度設置:A開始時成人可伸手到隧道里撫摩孩子的身體來舒緩他/她的緊張情緒,并且要和孩子說話;B 如果孩子有不適感覺,應立即停止并協助孩子從隧道中鉆出來。
切莫強求讓孩子呆在隧道里;C 如果孩子喜歡這樣的晃動,可稍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身體、聲音的反應,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
幫助給予:1 跟孩子一起鉆隧道;2 給予必要的身體觸摸和口頭鼓勵。
88.平衡臺平躺游戲
訓練目的:調節身體協調不良的情況,強化大腦和腦干的知覺機能。
訓練要求:讓孩子放松身體,先坐在平衡臺上,然后慢慢躺下來,伸展手腳的肌肉,保持身體平衡。成人則左右傾斜搖晃平衡臺,要維持一定的韻律感,以促進孩子的腦干的功能。
難度設置:A 開始時慢慢地搖動;B 逐漸地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姿勢和表情的反應;C可讓孩子分別睜眼和閉眼作搖晃,并觀察他/她不同的反應;D 還可以在搖晃中做明顯的停頓,先向左傾斜,再向右傾斜,觀察孩子對兩側晃動的不同反應;E 也可以讓孩子俯臥著做以上運動。
幫助給予:給予必要的身體觸摸和口頭鼓勵,以調節孩子的緊張情緒和增強其信心。
89.平衡臺靜坐搖晃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不良,減低肌肉張力過高的現象,讓前庭體系和固有體系的機能感覺不同的反應。
訓練要求:讓孩子坐在平衡臺上,左右晃動身體。
難度設置:A 提醒孩子坐好,自己嘗試運用可以自由移動的雙手保持平衡;B以張眼練習10 分鐘,再閉眼練習10 分鐘,以此來感覺兩種不同的平衡感。
幫助給予:1 必要時跟孩子一起坐在平衡臺上做這一練習;2 運用增強和間歇增強的原理來協助孩子完成練習。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