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即感覺的統合,這一理論是由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專家愛爾絲博士于1972年提出的。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將身體各部分感覺器官(眼、耳、鼻、皮膚等)輸入的各種感覺刺激信息(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組織加工、綜合處理的過程。只有經過感覺統合,人類才能完成高級而復雜的認識活動(包括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組織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推理能力等)。人類的感覺學習貫穿人的一生,簡單的說,是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都不能發展。感覺統合是所有學習的基礎。
感覺統合訓練不只是一種生理上的功能訓練,同時使兒童在訓練中獲得熟練的感覺,增強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1.脾氣暴躁 9.吐字不清,口吃 17.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2.動作不協調 10.認知語言能力差 18.寫字筆畫顛倒、出格,大小不一
3.易受挫 11.生活自理能力差 19.??床欢?,記不住,復述能力差
4.粘人,好哭惱 12.用詞組句能力差 20.肌肉張力不足,手腳笨拙
5.恐高,暈車 13.做事或寫作業磨蹭 21.怕人觸碰,攻擊性強
6.自信心不足 14.閱讀困難,計算出錯 22.膽小退縮,社交能力差
7.吮手指、咬指甲、咬人 15.偏食、厭食、飲食習慣差 23.常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8.屢有自慰(刺激生殖器) 16.因感統失調引發的弱視、斜視 24.常和同伴打架,喜歡惹人,不時出現惡作劇
1、先天不足
有的職業母親在懷孕期間工作忙碌、緊張、焦慮、運動不夠、家務勞動姿勢不佳等,都會影響到胎位,進而影響胎兒平衡的學習;有的母親吸煙或被動吸煙、飲酒、喝濃茶、咖啡等會引起胎盤血管萎縮,影響胎兒營養的攝入,造成胎兒大腦發育不足,引起出生后感覺發育不正常,早產、剖腹產的嬰兒關節、觸覺學習不足……
2、 生活環境過于封閉
0-3歲是建立感覺統合能力的最佳時期。而現在的孩子都“獨苗”,居室又都是“獨門獨戶”,3歲以內缺乏同齡伙伴,無兄弟姐妹可模仿,孩子易養成依賴性強、獨立生活能力差、孤僻任性的性格,這些孩子可能會有語言發育和社會交往方面的障礙。
3、 缺乏應有的活動
當新生兒在接觸母親溫暖的懷抱,聽到母親親切的呼喚,吸吮母親甜蜜的乳汁時,躺在晃來晃去的搖籃中時,他們便感知大千世界的光亮、顏色、聲音、氣味、溫度等刺激;嬰兒在“三抬四翻六坐,七滾八爬周走”時。幼兒在玩耍中,感覺統合功能就在逐漸形成,不斷完善著。然而現在的家長對孩子從小寵愛有加,生怕孩子摔跤,該讓孩子爬時不讓孩子爬,該學步時還不讓走,還老早就給孩子買好童車。另外,現在兒童玩具鋪天蓋地,孩子們很少有在室外奔跑,跳躍,翻墻,涉水,玩泥沙的體驗,一些傳統的游戲如:打彈子,滾鐵環,玩紙板,捉迷藏,孩子也沒有機會玩了。孩子身體各方面的平衡控制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和發展。結果到上學時,就容易發生抄寫漏字,速度慢等情況,由于眼,手協調能力差,大腦無法有效地駕馭身體各部分,常常發生錯誤的判斷與行為的緣故。
4、 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
對孩子保護過度、嬌寵溺愛,造成孩子身體操作能力欠缺:不會使用筷子,不會自己穿衣、系鞋帶,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甚至連球也拍不了幾下。而在“智能”培養上,有的家長則過分注重孩子視覺能力與聽覺能力的開發,讓孩子學鋼琴、畫畫、外語等,這使孩子的負擔過于沉重,壓制了孩子參與玩耍和接觸外部世界的體驗,抑制了孩子愛玩耍的天性,助長了孩子日后的厭學心理,以前的小孩玩耍就是玩耍,游戲就是游戲,可是現在的孩子就連做個游戲、玩個玩具都要益智型的,要能夠培養某方面的能力,反而使孩子失去了自然而可貴的童趣。
不直接重復教學,強化學習,而是避開教學,避開學習,采用游戲的方式,讓兒童在玩的過程中感到快樂,從根本上解決學習困難、多動、注意力不集中、語言發育遲緩、人際關系淡漠等
通過特殊研制的器材,以游戲的形式對孩子進行一系列的行為和腦力活動強化訓練的方法,使大腦能將訓練中接受的各種感覺信息進行有效的組合,從而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組織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等,促進各方面的協調發展。
是同時給予兒童前庭、肌肉、關節、皮膚觸壓、視、聽、嗅等多種刺激,并將這些刺激與運動相結合。
感統訓練涉及心理、大腦和軀體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而不只一種生理上的功能訓練,兒童在訓練中獲得熟練的感覺,增強自信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1、設計孩子可以自己盡力玩的游戲,自動自發才有效;
任何學習都必須在自動自發的情況下才能真正有效,找到孩子可以自己盡心玩的活動并不是不用指導孩子而讓孩子自由發展,實際上,有效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活動應該是讓孩子容易做到,有愿意去做的動作,以培養出身體活動的基礎能力,只有當孩子能自動自發地投入其活動中時,看似簡單的活動,就發揮了促進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的重要作用。
2、用耐心培養孩子的興趣;
感覺統合指導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想去做的興趣,孩子對未曾有過的感覺常有非常好奇的探索欲望,千萬不能打擊他們探索的信心,孩子在游戲中如果出現情緒上的焦慮和緊張,老師應該細心地觀察,及時地調整游戲的難度或者使用鼓勵的話語。例如:“你能行”、“試試看”來有效地化解。孩子逐步認知自己能力的成長會增強自信心。
3、讓孩子感到快樂,培養孩子想去做的興趣;
讓孩子在游戲中感到快樂是孩子接受感覺統合訓練的基礎。感覺統合游戲最容易的失敗是孩子拒絕參與,所以讓孩子在游戲中感到快樂,游戲的布置要豐富多彩,活潑有趣,而且要適合孩子的年齡、性格、特點,使孩子樂于參與。
4、感統訓練的內容因人而異。
由于孩子感覺統合發展的水平不一樣、失調的類型不同,感覺統合訓練又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因此,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失調的特點進行感覺統合訓練顯得十分重要。
5、每天都有多樣的感覺刺激
在嬰幼兒階段,視覺、聽覺、觸覺及前庭覺等各種感覺的發展、都非常重要,特別是觸覺和前庭覺,應讓孩子在一天當中有多種多樣的感覺體驗。在一定的階段內,既要使肌體的各個部位、各個項目全面開展,交替進行;又要注意采用多樣化的練習手段防止單調。這樣,才能使感覺的各項功能得到改善,促進嬰幼兒各感官的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
開發兒童大腦的潛能,叩開智慧的大門。
尋找迷失的感知覺,提升運動、學習的技能。
培養健全的人格品質,促進兒童全面、和諧、健康地成長。
感覺統合能力的提升能綜合培養孩子各方面技能,鍛煉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塑造優秀品質,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孩子是個有機體,只有大腦及身體感官的組合互動,才能形成學習能力。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