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文摘 > 康復教育 > 瀏覽文章

自閉癥兒童教育訓練綱要(八):全體參與支持自閉癥學生

2009/1/6 8:43:46 來源: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第八章全體參與支持自閉癥學生

  8.1 要有效幫助學生克服自閉癥帶來的障礙,增強適應能力和融入社群,除了靠輔導教師的努力外,還需通過全校參與,各專業人員互相協作和支持,家長參與和配合,以及社會人士的接納和支持,為學生提供積極關懷、共融和諧的生活環境,使能不斷改善和提升學習能力。

  全校參與

  8.2 全校參與的理念在于學校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不論是課堂、小息、午膳或集會都是學生學習的時機。課室只是提供特定訓練的地方,整個校園才是學生實際進行互動學習的場所。為使學習能有效地伸延至校園各處,校內所有職員都有責任作出配合,在各方面提供支持,落實學校所行的教育政策。對于學習上有極大障礙的自閉癥學生,學校更須采取全校參與的支持模式,使他們在兼容的學校大家庭中,愉快及有效學習。

  8.3 學生如能在課堂以外獲得校內所有職員的接納、尊重以及充分的支持和關顧,會較易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不斷進步,最終能克服自閉癥帶來的障礙和困難。

  8.4 全校參與是指校內全體教職員及有機會接觸自閉癥學生的職員,都能參與支持學生學習。他們包括校長、教師、專責人員(即言語治療師、校護、學校社工、教育心理學家等)、非教學人員(即文員、工場助理、工友等),以及學校住宿部的員工。

  8.5 全校參與模式可提升全體職員照顧自閉癥學生的使命感,增強團隊精神,凝聚力量,共同承擔責任。要培養高度的團隊精神和鞏固合作基礎,各教職員必須充分了解工作的意義和學校所訂的輔導教學目標,并就支持自閉癥學生的安排達成共識,再根據共識協調工作方向,劃一教學準則。

  8.6 校長有責任領導全體職員建立共融的校園文化,發展團隊工作模式,合力照顧自閉癥學生。校長須制定全校參與的政策,透過校內的正規溝通渠道,例如定期舉行會議、分享會或個案討論等,以便各職系人員了解輔導工作的進展,加強彼此的協調和合作。此外,校長應營造分享文化,鼓勵教職員經常進行非正式的溝通和經驗交流,分享工作的苦與樂,建立互助關系。

  8.7 學校須為教職員安排適切的專業發展培訓,加深他們對輔導自閉癥學生工作的認識,并了解本身的職責。此外,學校亦應為其它非教職員安排校本培訓,由專業人員講解學生的需要和有關的教學策略,使能了解和配合學校所推行的輔導教學政策,確保服務達到預期的效果。

  專業人員的協作

  8.8 專業人員如能互相協作,學生便能得到全面的支持和教育。至于具體的支持模式,學??删捅旧淼那闆r作出安排。然而,校長須委任專責人員,為支持工作訂定目標和方向,統籌和協調校內專業人員的工作,使各方面的專才都能對學生輔導工作發揮其獨特的功能。例如:

  (a) 言語治療師可就學生的溝通發展提供專業知識和指導,與教師協作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例如:找出學生能理解和運用的溝通方法;商定適切的溝通訓練目標;設計合適的溝通課程和活動;建議教材和教具,以及向教師示范促進溝通的技巧等。

  (b) 教育心理學家可協助評估學生的能力,檢討課程是否切合需要,就校內個別學生的輔導計劃提供專業意見,以及為有嚴重行為問題的學生提供輔導建議。教育心理學家亦可協助策劃教職員和家長的培訓,發展家長輔導工作。

  (c) 社工可參與聯絡和輔導家長以及有關的跟進工作,亦可協助教師處理學生的問題行為及推行社交技巧訓練和性教育等課程。

  (d) 校護可協助教師推行性教育、自理和體能訓練等課程。

  8.9 學校應讓專業人員認識個別工作的重點和意義,融會不同專業知識和技能,從不同角度理解學生的需要,發展相輔相成的合作模式,從而減少工作上的矛盾、重復或缺漏等問題,使學生獲得更全面的照顧。

  8.10 專業人員應以學生為中心,互相合作。透過個案會議,共同為個別學生商定訓練目標,擬訂不同專業范疇的訓練需要,訂定跨專業的學習大綱和施教方案,再分頭執行。

  8.11 學校須設立正規的溝通機制,以便校內各專業人員保持緊密聯系,定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交流意見,檢討教學進展和成效,以期取得更佳的成果。

  8.12 此外,學校亦應與校外有關的專業團體或人士,例如教育署、社會福利署、教育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家、醫生等,建立網絡和互動的伙伴關系,以豐富校內人員的專業知識。

  家校合作

  8.13 兒童成長由家庭開始,故家長的教導對兒童影響深遠。若學校教導學生的策略,得到家長認同和支持,則較易取得理想的成效。因此學校與家長應攜手合作,共同肩負教育下一代的責任。

  8.14 學生在社交、溝通、自理等方面學到的技能,需要在家庭和生活環境中實踐和應用。如果教師能與家長取得共識,采取一致的教導態度,則學生會較易養成良好習慣,使訓練事半功倍。故此,教師應把訓練目標告知家長,使能協助子女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所學,鞏固學到的知識。如有需要,教師可提供訓練程序給家長參考,或把教材或教具借給家長使用。

  8.15 學校應該積極推動和促進家校合作,引導家長確切認識子女的需要,鼓勵他們參與教育子女的工作,以增強父母親職功能。

  8.16 學??筛鶕1緱l件,透過下列不同渠道和活動,加強與家長溝通,鼓勵他們參與教育子女的工作:

  (a) 個別接觸

  . 透過約見、電話聯絡、家長接送學生的機會及其它適當場合,與個別家長交談,盡量與家長保持聯系,讓家長了解學校的運作及其子女的學習進度,并請家長盡可能安排在家中延續學習計劃;

  . 進行家訪,除有助了解學生的行為、家庭背景和家長的態度外,并可協助家長解決教導子女的問題。

  (b) 書面溝通

  . 透過學校手冊和成績表等,與家長保持聯絡;

  . 利用通告、家長通訊、報告板或小型展覽,讓家長清楚知道校內的活動、最新動向、教學方法、教育信息和升學安排,以及向家長提供社區服務、活動和資源等信息。

  (c) 組織家長教師會和家長小組

  . 成立家長教師會,鼓勵家長參加,并請他們就學生的教育和發展提出關注問題,作為學校訂定長期教育目標的依據;

  . 鼓勵家長組織互助小組,除可幫助家長擴大社交圈子和獲得心理支持外,又可作為資源轉介站,讓家長交換最新信息。

  (d) 家長教育

  . 學校應經常為自閉癥學生的家長舉辦座談會、專題講座和親子活動,幫助他們接納自閉癥子女,建立信心履行培育子女的責任。學校亦可透過這些活動,與家長分享教導心得,交流經驗及為他們提供心理支持;

  . 安排家長參觀學校、參與活動或觀課,觀摩教師的輔導技巧,以達成家校一致的輔導目標;

  . 學??稍O立自閉癥學生資源角或中心,提供有關自閉癥的資料并不時更新,以供家長閱覽;

  . 學校也可組織聯誼活動或家長聚會,讓自閉癥學生的家長和其它家長互相認識及分享教導子女的經驗;

  . 協助家長用正面的思維方法,積極面對培育自閉癥子女的問題。

  (e) 鼓勵家長參與學校事務

  . 鼓勵家長協助帶領活動,例如學校旅行、課外活動等;

  . 邀請家長參與義工服務,借助他們的專長、興趣及人力,支持學校的日常事務或訓練計劃。例如:協助進食訓練,制作教材,參與興趣小組、伴讀計劃、戶外活動、溝通和社交適應訓練等。

  8.17 學生家中每個成員,對他們都有直接影響。學校應鼓勵家長向家庭成員(如學生的兄弟姊妹、祖父母等)解釋自閉癥學生的教育和發展需要,爭取他們的體諒和支持,協助照顧學生。

  8.18 教師可鼓勵家長提供他們對子女的觀察和教導心得。這些寶貴的資料和經驗,有助教師更清楚掌握個別學生的情況和需要,對輔導工作有莫大幫助。能得到家長的協助,對改善學校的服務質素和未來發展,裨益良多。

  8.19 教師要獲取家長的信任,與他們發展合作關系,除需具備專業知識和溝通技巧外,最重要是能尊重、體諒和接納家長,關心學生。以下列舉一些與家長建立合作關系的可行方法和原則:

  (a) 若家長未能接受子女患有自閉癥的事實,或過分溺愛子女,學校應加以諒解,多給予支持和勸勉;

  (b) 鼓勵和引導家長表達意見及對學校和子女的期望,不要與他們辯論對子女的看法;

  (c) 向家長說明學校的教育原則和對家長的期望,提供有關教導自閉癥學生的方法,但不要勉強他們接受。要接納不同類型的家長,不應預設一套標準要求家長跟從;

  (d) 建立正式的溝通渠道,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學校與家長的關系和溝通,應是互動、開放和雙向的;

  (e) 父母與教師的角色應該相輔相成,不能互換或取代。因此,教師應避免把訓練學生的工作,強加在家長身上;

  (f) 教師對家長的背景和家庭資料,應予保密;未經家長同意,不得向他人披露;

  (g) 如有需要及情況許可,教師應協助家長配合,或跟進其它專業人員提出有關訓練學生的建議。

  社區資源的運用

  8.20 學校和家長應善用社區資源來輔助教導學生。例如,積極安排自閉癥學生參與各式各樣的活動和訓練,讓他們體驗不同的群體生活,擴闊活動范圍,豐富學習經歷和生活經驗,藉此增強適應環境、融入社群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8.21 學??山Y合課程,安排學生到有關的公共設施或區內商店等場所,進行有目標的全方位學習。例如:

  (a) 為學生提供實地學習的機會

  . 安排學生到附近的公園或游樂場玩耍,讓他們體驗休閑活動和培養愛護公物的意識;

  . 參觀博物館、專題展覽會等,幫助學生吸收多方面的知識;

  . 與區內商店洽商,安排參觀或借用場地以進行配合課程的活動和訓練,如訓練學生外出進食、購物等;

  . 與展能中心和庇護工場合作,安排學生參與配屬計劃,讓高年級學生有機會應用校內職前訓練學到的技巧。

  (b) 發展學生多元潛能

  . 安排學生出席或參與各類藝術表演或活動,例如音樂會、畫展、話劇表演等,啟發他們對藝術的欣賞和興趣;

  . 安排學生到泳池和運動場進行體能訓練和活動,并甄選有潛能的學生接受培訓。

  (c) 協助學生善用余暇

  . 帶學生參觀公共圖書館,教導他們認識找尋圖書的方法、借還手續、圖書館規則等,以培養閱讀習慣;

  . 鼓勵家長替學生報讀區內青少年中心、文娛康樂中心等社區組織所舉辦的興趣班,以善用余暇。

  8.22 學??缮朴蒙鐓^資源,協助推行輔導教學

  . 安排家長、其它學校的學生和區內熱心人士擔任義工,支持課堂教學及校外活動;

  . 邀請其它推行「特殊學校自閉癥兒童輔導教學計劃」的學校進行互訪,分享輔導教學經驗,或與其它教育機構合作進行輔導教學的研究。

  8.23 教師應勸諭家長不要把自己和子女困在家中,應盡量擴闊生活圈子,參加社區活動或自助組織。只有多讓學生與其它人接觸,才是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發揮潛能的積極辦法。

  8.24 學??蔀榧议L提供有關社區資源和服務的資料,或轉介家長和學生接受有關服務,建立有效的社區支持網絡。例如:

  (a) 介紹社會福利署和志愿福利機構為自閉癥學生及其家庭提供的特定服務,例如協助家庭成員了解家中自閉癥成員的需要;

  (b) 鼓勵家長多利用志愿機構開設的家長資源中心所提供的服務,包括玩具和資料圖書館、親子活動、家長教育及專業咨詢服務;

  (c) 如有需要,學??蔀榧议L和學生安排轉介個案服務。例如:課余托管和短暫住宿服務、家務助理、經濟援助、庇護工場,以及技能訓練中心等支持服務;

  (d) 職業訓練局轄下的技能訓練中心,除為自閉癥學生舉辦社交技巧訓練課程外,亦有為家長提供持續的輔導服務。

  8.25自閉癥人士家長自助組織經常舉辦兒童訓練、家長輔導、玩具圖書館和康樂活動等聯誼、教育和支持活動。學??晒膭罴议L善用這些資源,并透過與家長組織的聯系,加深了解雙方所關注的問題和期望。

  公民教育

  8.26 自閉癥學生的外貌與常人無異,從外表很難察覺他們的癥狀,加上一般人對自閉癥認識不深,因此,自閉癥學生的獨特行為往往不被人接受。有些人會投以好奇的目光,對學生的行為妄加批判,無意中傷害了學生的家長,有些人甚至會嘲笑或欺負他們。因此,加強公眾對自閉癥人士的認識,是刻不容緩的。

  8.27 各有關方面(包括學校)應透過不同途徑,例如舉辦演示文稿會、印發資料單張、組織社區活動和參觀等,向公眾介紹自閉癥人士的特征及與他們溝通的方法。透過公民教育,增進公眾對自閉癥的認識,使他們接納自閉癥學生,支持這類學生的家長,甚至關注自閉癥人士的需要。

  8.28 此外,學校推行公民教育的對象,應包括自閉癥學生的同學和家人。學校要讓校內學生認識自閉癥同學的學習困難,培養正確的態度去接納和關心他們,營造兼容的校園文化。學校亦可協助自閉癥學生的家人了解學生的情況,明白不能勉強他們做到正常兒童的表現,否則,只會對雙方造成不必要的壓力。

  • 發表跟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