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 令
ABA回合操作教學(DTT)中的第一要素:
1. 指令的概念——讓孩子做什么的刺激。
指令可以分為:
□ 語言指令(讓孩子做什么時所說的話)
□ 非語言指令(手勢、示范動作、物品、卡片等)
注意:在發出語言指令時,經常伴隨有非語言的指令。
2. 指令的意義——讓孩子理解別人的意愿,建立起自己與別人之間“是有關系”的意識。
3. 發指令的原則:
■ 統一性——在開始教一個孤獨癥的孩子時,指令要保持一致,以使孩子準確地理解讓他做什么。等他學過一陣以后,我們可以將指令改變一下。
例1):再開始時教孩子模仿動作時一直說: “這樣做?!币院笾饾u變為“約翰,這樣做,好嗎?”
例2):開始時說:“把書給我”。以后可以改變為:“把書拿給我”。
注意:開始時指令必須保持一致,但要盡快的改變它,以幫助孩子泛化。
■ 不重復性——如果指令發出后孩子沒有反應,給予輔助,完成一個回合。再發下一個指令?
注意:這里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想要讓孩子學會在聽到一次指令后必須做出反應。如果我們多次的重復:“起立,起立,起立”,孩子會理解為他不必對一個指令作出反應,他可以等待或不反應。孩子不反應時,我們應做的是給予輔助,而不是重復指令。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我們的言語是有意義的,聽到我們說話,他就必須作出反應。
■ 與強化結合使用——在孩子反應正確時,給予夸獎(強化)。如果孩子做對了,而我們不對此作出反應,就沒有結果,或者說他的正確反應被忽視了;換言之,是我們的行為影響著孩子的行為。要想孩子做出適當的反應,我們就必須作出適當的反應。
4. 發指令的技巧:
☆及時、適時 ☆有必要性☆準確、扼要 ☆可實現性
5.注意事項:
□ 環境單一,目標明確,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 觀察孩子的反應,給予必要的輔導;
□ 語言指令根據孩子的理解能力,把握恰、提高的原則。
6.當孩子沒有正確反應時:
■ 保持鎮靜,不要著急,更不要和孩子慪氣;
■ 對孩子的不適當反應可以忽視;
■ 平靜地和孩子說:“不行,再做一遍?!保ㄒ暫⒆拥膫€別情況而不同,對有些孩子我們什么都不說,而對有些孩子,我們可以用平靜但堅定的語氣說“不行?!保?/SPAN>
7.明確預期反應:
發指令前要明確地知道想要孩子做什么。只有我們自己明確地知道指令的內容和預期反應,孩子才可以明白并完成。
強化及強化頻率
一. 強化
1. 意義——ABA方法體系中的重要概念,DTT回合中的餓表現結果的環節,體現了行為訓練的基本理念(交往的愉快感)。正確理解強化的原則,熟練掌握強化的技巧,是訓練有效的關鍵。
2. 概念——針對孩子的反應而預設的反應給予強化/不給予強化。
3. 原理:正確反應/適當的行為/所期望的行為錯誤反應/不適當的行為/不期望的行為
某種行為→適當→給予獎勵→該行為得到強化繼續出現某種行為→不適當→不予獎勵→該行為沒得到強化減少或消失
二. 強化的種類:
根據強化的動力來源外在強化(來自孩子以外的獎勵性刺激,如夸獎、實物等)內在強化(來自孩子本身的獎勵性刺激,如愿望、興趣、對社會規范/規則的自覺認可)
注意:外在強化是手段,內在強化是目的。
三. 強化的方式 :
1. 正強化——通過給予獎勵性的刺激,促進正確行為反應的增長。
正強化的技巧 ——及時夸張
—— 判斷準確
——創造機會
—— 契約兌現(沒有附加條件)
——堅持原則
——持之以恒
——說明原因
正強化的意義——幫助孩子體驗到與人交往(如學習活動)的快樂。
2. 負強化——當正確行為反應出現時,就移去孩子所不喜歡的刺激物;或當不正確反應出現時,孩子不喜歡的結果就會出現。
某種行為→正確/適當→移去不喜歡的刺激物→該行為被增強繼續出現某種行為→錯誤/不適當→出現不喜歡的刺激物→該行為沒有增強減少或消失
負強化的技巧 —— 賞罰嚴明
——貴在堅持
—— 反復提醒(給予誘惑)
——與正強化同時使用
——說明原因
負強化的意義——幫助孩子建立是非感,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3. 正、負強化的使用:
※制造正面效果和負面效果的反差。
※使用原則 ——學習新東西時多使用正強化。
——鞏固已學會的東西時可以使用負強化。
四. 強化物:
1. 概念——在DTT的操作中用來對孩子的正確反應進行獎勵的物品和活動。其特點是多樣性,即凡是對孩子能起到鼓勵性作用的事物都可能成為強化物。
2. 強化物的種類:
『一級強化物』——直接(間接)與孩子的生理需求有關,如食物、飲品、親撫、依戀物品等。也稱做“初級強化物”。
『二級強化物』——成為一級強化物信號的事物。它是在一定條件下習得的,是因為它們伴隨初級強化物的反復出現,而對孩子具有了強化的作用。
二級強化物又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社會強化物---鼓勵/贊揚的表情和動作;
活動性強化物---中斷一下學習,玩孩子喜歡的游戲,聽音樂等;
象征性強化物——分數、紅花、硬幣等;
內在性強化物——自豪感、完成一個課題后的成就感等。
3. 強化物的選擇——“具有鼓勵性”是選擇強化物的根本原則,具體可以參照以下幾點:
你在選擇強化物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是否是有效的,即“有效性”是否安全健康,即“安全性”是否可以做到,即“可實現性”是否可以控制,即“可管理性”
4. 強化物的使用原則
△一級強化物二級強化物同時使用;
△二級強化物出現在一級強化物之前;
△二級強化物逐步替代一級強化物
△避免過度強化;
五. 強化頻率
固定比率(1:1):即對孩子的每一次正確反應給予一次獎勵,也稱作“高頻強化”。
高頻強化使用在 -------孩子配合較弱時
-------孩子情緒較差時
-------對孩子提出新的課題時
變化比率(X:1):即對孩子數次正確反應后給予一次獎勵,也稱為“低頻強化”。
低頻強化使用在 -------孩子能夠較好的配合時
-------孩子情緒較好時
-------與孩子進行他喜歡的活動時
--------課題難度不大或孩子已表現出能夠獨立完成時(通過強化比率的變化看到孩子配合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