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是實用行為分析的簡稱。實用行為分析的基本原理是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大師斯金納所發展的操作性條件作用(反射)原理。斯金納認為,個體先出現某些行為,如果這一行為受到強化,那么,以后在類似情境中,這一行為出現的機率就會提高。所謂強化就是獎勵,包括給予某種能滿足孩子生理需要或社會性需要的刺激物, 前者如食物, 后者如微笑、親吻等等。實用行為分析適用于教自閉癥的孩子一些實際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如穿衣、吃飯、洗臉等。 其基本的策略是將某一行為分解成多個小步驟,然后一個一個步驟地教孩子去掌握。 步驟的多少要根據孩子的功能狀況靈活地確定。 一般是從最后一個步驟開始教起, 當孩子熟練地完成這最后一個步驟之后,再教倒數第二個步驟、以次類推, 直至孩子掌握所有的步驟。之所以倒過來進行, 主要是為了讓孩子體驗到成功感。要注意,每完成一個步驟就要同前一個步驟連起來。當孩子完成某一個步驟的動作時,就要進行及時的強化。此外,患自閉癥的孩子,動作模仿的能力和動機都不如正常的孩子, 所以,在開始練習某一個動作時, 家長可能要用肢體輔助孩子完成動作,當孩子完成這一動作時,及時給予獎勵。然后,逐漸提高獎勵標準。直至孩子能自己熟練地完成動作為止。
教育和訓練內容的級別、領域和項目
一、初級教育計劃指導
(一)、參與能力
1、獨立坐在椅子上
2、叫名字有目光對視
3、聽到指令“看著我”有目光對視反應
4、對“放下手”有反應
(二)、模仿動作
1、粗大動作模仿
2、精細動作模仿
3、操作物品模仿
4、嘴部動作模仿
(三)、語言理解能力
1、聽懂一步性指令
2、識別身體部位
3、識別物品
4、識別卡片
5、識別熟悉的人
6、 聽懂動詞指令
7、 識別卡片上的不同動作
8、 識別周圍環境中的物品
9、 指出書中的圖畫
10、識別物體的功能
11、識別方位
(四)、語言表達能力
1、 聽到“你想要什么?”能用手指出相應的物品
2、 在有愿望時能指出所需要的物品
3、 模仿聲音和詞語
4、 命名物體
5、 命名卡片
6、 用語言表達想要的東西
7、 說出“是”或“不是”(或用手勢)表示想要或不想要的東西
8、 叫出熟悉的人
9、 作出選擇
10、各種打招呼
11、回答社會性問題
12、說出卡片上的其他人和自己
13、說出物體的功能
14、說出方位
(五)、學業預備能力
1、 配對
(1)、完全相同的物品
(2)、完全相同的卡片
(3)、物體到卡片
(4)、卡片到物體
(5)、顏色、形狀、拼音、數字
(6)、不完全相同的物體
(7)、物體之間的聯系
2、 獨立完成簡單的活動
3、 識別顏色
4、 識別形狀
5、 識別拼音
6、 識別數字
7、 唱數1~10
8、 點數
(六)、生活自理能力
1、 用杯子喝水
2、 用勺子吃飯
3、 脫鞋
4、 脫襪子
5、 脫內衣、褲
6、 脫T恤衫
7、 使用餐巾紙
8、 大、小便訓練
孤獨癥兒童實用行為分析療法
教育和訓練內容的級別、領域和項目
二、中級教育計劃指導
(一)、參與能力
1、 叫名字時有5秒鐘的目光對視
2、 在玩耍時叫名字時有目光對視
3、 在一段距離的情況下對叫名字有目光對視
4、 叫名字后,答應“哎”
(二)、模仿能力
1、 模仿站立姿勢的粗大動作模仿
2、 按順序模仿粗大動作
3、 模仿同時帶有聲音的動作
4、 模仿搭積木
5、 模仿畫線
(三)、語言理解能力
1、 識別房間
2、 識別情緒
3、 識別地方
4、 聽懂兩步性指令
5、 給出兩個物品
6、 拿出不在視線內的物體
7、 區分形容詞
8、 區分社會工作人員
9、 假裝游戲
10、識別類別
11、識別語音
12、識別人稱代詞
13、在聽到描述后能識別視線范圍內相應的物品
14、按順序擺放卡片
15、識別性別
16、識別出已經拿走什么
17、回答特殊問句(使用物品和卡片)
18、用“是”或“不是”回答關于物品和活動的問題
摸一個物品時說出名稱
(四)、語言表達能力
1、 模仿2~3 個詞的詞組
2、在聽到“你想要什么東西時?”能用一句話說出想要的東西
3、在想要東西時能自發地說出要求
4、在一段距離外叫父母
5、以功能為基礎叫出一個物體的名稱
6、 說出物體的功能
7、 根據功能說出和指出身體個部位
8、 說出身體部位的功能
9、 說出地方
10、說出情緒
11、說出類別
12、使用簡單句
(1)、“這是……”
(2)、“我看見……”
(3)、“我有……”
13、交流信息
(1)、“我有……”
(2)、“我看見……”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