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9號到4月10號,五周的ABA中級培訓結束了,在星星雨的這段時間,我們的培訓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理論,一是操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聽到了許多,看到了許多,也感悟到許多。下面就我在星星雨的學習的一些感觸,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接觸到了一些以前沒接觸過的知識
1、制定行為干預計劃。在第一周的時候,我覺得是最漫長的,因為這一周,我們對于什么都是陌生的,并且我們還要跟這些陌生的人做我們要做的事,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這一周,我們利用我們學習的黃偉合的書中關于對問題行為的分析以及制定行為干預計劃,我們十個人跟蹤了一個新疆的小男孩陳宇皓,我們很詳細地對他的行為予以記錄,然后整理,分析,最的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干預計劃,這是我們以前沒有做過的。不過這是很費人力的,因為我們只是記錄和整理就要花很長時間,所以要做這項工作,還要有一定的耐心,不過對于問題行為嚴重的孩子還是蠻實用的。
2、無錯教學。老師在講到無錯教學的時候,并沒有詳細地講,只是把無錯教學的一些公式給我抄了一下,因為有的同學已經在以前的一些學習中學過了,就是這個無錯教學真的讓我感覺到ABA是在進步,因為我們以前在操作中,發一個指令后,孩子的反應我們可以等到他反應,這里有一個弊端就是如果一個孩子反應慢的話,那么孩子的這種反應的速度會因為這樣長期的讓我們去等,而一直慢下去,目前提出的無錯教學,給孩子的反應時間縮短為2秒,我們教孩子一個新課題時,第一個回合可以直接輔助,一秒也不等,等做了幾個回合之后,輔助慢慢減弱,再來一個探測回合,就是不給輔助看孩子能否完成,這里是要等上2秒的。
3、矯枉過正。這也是一個新的概念,主要是用于減少發育障礙者的攻擊性、搗亂性及其它不適應性行為的方法。它的意義是作為懲罰的另一種選擇。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的孩子總是將牛奶灑在地板上,為了防止以后再發生這樣的情況,你可以嘗試這樣做:不僅要求孩子將他弄的地方擦干凈,而且要求他必須將整個廚房的地板都要擦一遍,然后你可讓他端著杯子練習在廚房里走,只要有灑出來,就要擦干凈。這里面有兩個關鍵詞“加倍償還”、“正性練習”,我們以前最多只會做到加倍償還,很重要的正性練習都沒做過。
二、知識更加系統化
在理論學習方面,我們學習的洛瓦斯的《為我的書》中第1-18章。經過這次的理論培訓,我對以前的很零碎的知識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并且,在實際的操作中我也會根據理論來做了,這一點我覺得進步了,不過我做的還不夠好。理論中,還有一點,讓我很有感觸,就是懲罰和體罰,我們學的雖然很詳細,但是,老師一再給我們強調,不是說我們學的多,在平時就要按步就搬,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而定,比如說體罰在我們的整體行動中所占的比例低于1%,而且一定要做記錄。第二單元是學習的準備,也就是在做課題之前我們就應該做的,如坐好、注意力的控制和管理、溫和地消除干擾性行為。比如說,“坐好”又可以分為坐下、坐直了、手放好以及坐好的泛化,只所以說這次學習更詳細,就一個“坐下”又可以分為七步來教:第一步:選擇一把適合孩子年齡的椅子,直接放在孩子的身后。第二步:發出指令“坐下”,然后幫助孩子(按住他,或使用更大的身體輔助形式)坐在椅子上。第三步:一旦孩子坐下就給予強化(食物或夸獎)。第四步:讓孩子站起來(必要時通過身體輔助),然后重復第1、2步。第五步:第次發出指令后,減小輔助的程度,以使孩子逐漸地開始拉大孩子與椅子之間的距離。第六步:如果孩子在你要求他之前就站起來,一定要強制他坐下,為的是讓孩子理解沒有你的允許他是不能離開椅子的。第七步:現在引入指令“站起來”,然后輔助他起立,離開椅子可能就足以強化他了。切記的是,上課時是你在決定他何時可以站起來,何時必須坐下。當我學完這些步驟后,我很容易就知道在我教孩子的時候我具體應該怎么教孩子坐下了,書畢竟只給我們舉一些例子,具體在我們操作的過程中,我們要教給孩子的課題有無數個,這就要求我們還要會把自己要教的課題進行分解,直至分解到最小單元,然后對最小單元課題再進行步驟分解,分解完成后,才進行教學,那么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就很容易能了解到孩子會做到哪一步了,已經能完成到哪一個單元課題了等,可以讓我們的教學更為容易,讓老師更清晰,對學生而言也不會顯得特別難,因為這里還涉及到課題的提升和降低,所以說,這些也是我們作為一個個訓老師應該掌握的一項技能。這也是我們平時用的最多的,也是最實用的一項技能。當然能對一個課題進行完整的步驟分解也是不容易的,這就對我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看的多,學的多,才能分解的更好。
三、操作方面也更為系統化
比如說做計劃、寫教案、做操作記錄等方面,以前我上課的時候,覺得ABA只是個訓課上用的,在集體課上就不會涉及很多這方面的內容,經過這次學習,我終于知道了,原來ABA可以在任何課上用,而且用好了的話,真的特別有效。比如說游戲“丟手絹”,上課前幾分鐘老師就會跟家長來做課題分解,丟手絹過程中有幾個小目標:拿、丟,跑、追、回到原位、蹲,老師會先針對孩子的弱項跑和追進行練習,教家長如何輔助孩子練習這個內容,以及輔助如何消失,然后再進行丟手絹這個課題,過程中發現哪個環節孩子容易出錯就把哪個環節單獨拎出來再練習。集體課和個訓課的教案,我們平時也會去做,但是寫的都不是很詳細,比如說,針對不同的水平的孩子安排的目標也會有所不同,就“跳”這個課題而言,有的孩子不會跳,有的孩子只會跳,但不會跳得很高,也有的孩子能跳得很高,針對這些情況你要區別對待,并且這些都要在你的教案中有所體現,要會對一個課題進行提升或降低。
四、更進一步地理解了尊重的內涵
在星星雨的養護部,我們一直都能看到一個個子一米七幾的男孩子,雖然個子高,可是他也只是十三、四歲的孩子,他有一個奇怪的愛好,就是喜歡用布條把自己的兩只手緊緊地捆在一起,吳良生主任說:“他就喜歡這樣,不管怎樣他都離不開他的布條,做事情時也會帶著,他也能做,所以我們尊重他,不會把他的布條硬扯下來。”在星星雨附近,沒有一個人會在背后談論這些自閉癥兒童的缺點,在他們的眼里這些孩子跟自家的孩子是一樣的。在一次座談會上,我聽到一個外國研究自閉癥的專家說,我們把得了自閉癥的人統稱為自閉癥人,我們強調的是人,自閉癥只是一個修飾語,所以我們要尊重每一個自閉癥人,他們只是在某些方面和我有所不同而已。
學習期間我特別的緊張,因為發展中的ABA帶給我許多驚喜,也給我帶來了許多措手不及,再加上我平時做孩子的個訓時,有時候不夠用心,有時不能嚴格按照ABA的一些理論來在實際操作中指導操作,這次學習讓我感到了其中的壓力。學了要用,用了還要更好地學,而不能學了用,用了忘。
作為我們機構我覺得接下來應該加強的方面有:1、一定要定期做家長的培訓及思想工作。每個機構都在做家長培訓及思想工作這方面,我們雖然也在做,但是還不夠好。2、不僅要抓老師的業務學習,更多的是要考慮老師的思想方面。這是我們機構最弱的地方,也是對我們機構影響最大的地方。3、結構化我們雖然還不是十分了解,但我們根據自閉癥孩子視覺超長的這個特點,在我們搬新家后,最先把課程表做起來,并且用起來。做這個東西需要時間,做這些時候,望領導在時間方面能有所考慮。4、在老師的教案方面,在星星雨學習的時候,我們都在談論這個問題,大家一致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每周都有計劃,但教案是否可以只寫一篇,當然這一篇應該是詳細的教案,原因是我們寫詳細的教案在時間方面不允許,如果我們都不寫詳細的教案,以后我們可能都不會寫了,那么新來的老師就更不會寫了,因為她們連看都沒看過。以上就是我本次學習一些體會,我非常感謝領導能給我出去學習的機會,讓我在許多方面都有了一些新的見解,我也會把我學到的知識講給我們的老師我家長聽,讓大家一起來分享我的喜悅,共同進步,我們都在路上走,相信我們都能走到最后!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