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是一個阿斯博格綜合征的孩子。相較于典型自閉癥的孩子,她的語言功能還是比較好的。比如,她會問問題,會根據情景有一些簡單的溝通。因此,佳佳媽媽總是覺得佳佳很好,ABA的訓練形式對她來說太刻板了,希望我們不要再做ABA??墒?,我去聽課的時候,佳佳有些表現讓我覺得她的配合上存在很大的問題,行為、情緒上也有很多需要調整的地方。比如說,電視課上,佳佳的注意力根本不在電視屏幕上,且有一些手部刻板的自我刺激動作。會不時地往媽媽身上靠,會移動凳子,并在凳子上扭來扭去,或是往凳子的前后左右看來看去等等。我就建議老師,要做一段時間嚴格的ABA訓練,提高她的配合能力,至少要知道什么時間做什么事,該有什么樣的行為反應,不至于很情緒化,順從一些。
事實上,佳佳開始實施嚴格的ABA訓練之后,在個訓課上出現的行為問題少了很多。主動違拗幾乎不出現,被動違拗現象也少了許多。絕大多數的時間里,都能跟著老師反應,且有效性提高了。常常跟佳佳媽媽講,某一項設置的原因,為什么在操作的過程中有所變化,哪些難度大了,需要立即降低難度;哪些難度小了,需要提升。媽媽就明白了,不是說做一個測評,做一個計劃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很多問題需要在嚴格的設置之下,隨時地進行細微的調整中,在孩子的水平上不斷地改變?!?/div>
佳佳媽媽的急躁情緒有所緩解。以前,她總是要求老師在回合的間隙插入一些游戲,說是讓佳佳放松放松??墒?,游戲的做法卻根本沒法讓孩子放松。因為,她所以為的游戲,對孩子來說就是訓練,而且是難度很大的訓練項目。因為,某些游戲對孩子來說要求的靈活性很高,對規則的理解也要一個過程。這些對佳佳來說,根本是目前不可能操作的。但是,把這個作為讓她放松的項目,只是媽媽站在自己立場上的想象而已,并沒有降低到孩子真正的水平上去理解她。所以,凡是做游戲的時候,佳佳總是出現情緒問題,媽媽的情緒也受孩子完成任務情況的影響,常常會很惡劣。對于這些與ABA無關的內容,我要求老師要嚴格控制,至少在訓練的初期是不能碰的。如果孩子已經具備了相當的配合能力之后,我們才考慮加入更多認知學的內容和形式,不再用嚴格的應用行為分析。
形式是服務于內容的。為什么很多家長不愿意孩子做ABA的訓練呢?有一個原因是部分家長高估了孩子的能力。甚至不如說,是想象著孩子具備更高的能力,如交流溝通能力、游戲能力等。但是,如果訓練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的話,對孩子來說是無效的,也是不公平的。這實際上就是家長沒有接受孩子的問題,也沒有能力去認識孩子真正的問題。就象是一個三歲的孩子,你非要教他三年級的內容。后果可想而知。凡是有常識的人都是不會做的??墒窃谖覀?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innerlink">自閉癥訓練的領域,這樣的事情卻是頻繁發生。家長們也該去想想為什么了。
在機構里做早期干預的孩子,大多都是初期的訓練。即使是有些大年齡的孩子,并沒有經過系統訓練使行為能力提高到一定的水平的,ABA的訓練都是相當有效的。沒有必要因為覺得這種形式不能接受而無視其良好的效果。家長應該克服這種心態。
方法是無所謂好壞的,關鍵是看它用得合適不合適。結構化的方法用在正常孩子身上,就是沒有必要的。用在自閉癥孩子身上,效果就非常好。ABA的方法用在行為能力不太強的需早期干預的孩子身上,就是合適的。但是如果孩子已經相當的配合、順從,就沒有必要做嚴格的ABA。任何方法都要看用在什么樣的孩子身上,什么時候,什么能力狀況下使用。不考慮這些因素,而單純地說某某方法好或是不好,恐怕不是科學的做法。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