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概述:
浩浩(化名),男,2006年7月26日出生,媽媽是大學老師,爸爸是工程師。2008年7月1日在北京六院診斷有自閉癥傾向。
2008年7月14日在媽媽陪同下開始到訓練機構進行訓練直至2008年11月4日離開。
剛入園時,浩浩完全不會講話、一點有意識的發聲活動也沒有。并且完全不與人對視;聽不懂起立、坐下等常見的動作指令;身體運動非常不協調,走路不穩,不會跑,連起立也很困難;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不管玩什么都是一兩秒鐘就扔了——沒有特別有效的強化物。不能對人進行有意識的模仿活動。
二、無語言的原因分析:
浩浩雖然2歲了,但身體動作非常的不協調,如走路姿態不穩、不會跑等等;他只吃非常軟的食物,而且都是家長喂著吃的。媽媽表示,平時在家里,都是不等孩子表示就給他吃的、喝的、包括上廁所的需要都是大人給安排好。
根據以上情況分析,浩浩無口語的原因很可能是與生長發育遲緩以及嘴唇、牙齒、舌頭等部位的有意識運用非常少,肌肉、神經控制不靈活同時平日生活中不用發出聲音就可以從家人那里得到任何滿足有關。
三、教育干預的目標:
1、建立與人互動的意識
2、增強孩子的模仿能力
3、模仿發音
4、在生活中使用聲音
四、干預的措施以及過程:
1、建立與老師的配合——
浩浩從一開始到個訓室上課情緒就一直很穩定,雖然他沒有哭鬧和恐懼,但對人的注意、關注也非常的低,無論老師說什么對他來說都沒什么影響,也一直回避和老師進行目光接觸。所以先對他進行聽指令訓練,從簡單的起立、把……給老師做起。
開始訓練的困難在于尋找有效的強化物,浩浩對吃零食比較不感興趣,對玩具的興趣又很短暫,因而一直找不到非常有效的強化物,所以訓練起來進度比較緩慢,只能每次都換新鮮的東西作為獎勵來保持他的興趣和激起互動動機。
與此同時,媽媽也用同樣的方法在家里培養浩浩和她之間的互動意識!
2、建立模仿意識——
當浩浩與老師的配合慢慢開始建立起來之后,在訓練浩浩聽從一些簡單的常見指令的同時,也開始逐漸加強他的模仿意識訓練。先是從操作物品模仿開始,比如搭積木、敲小錘等,然后是粗大動作的模仿。因為浩浩的身體運動很不協調,能做的動作非常有限,即使能做也很不到位,所以一開始我對他的要求也比較低一點——只要他有意識去跟我學就可以得到獎勵,動作可以不必那么標準。慢慢的,簡單的拍手、拍腿、舉胳膊等都能做得到了。有些簡單的手部精細動作,像對食指、豎拇指等也能做,就是不太標準,但再難一點的就不行了。
隨著這些簡單的學習項目的不斷練習,浩浩和我的互動也越來越好了,知道要先做到老師的要求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因為浩浩并不是經常有非常想要的東西,所以互動維持的時間比較不穩定。
在平時的訓練中,包括在家中浩浩仍然不發出任何聲音。
3、嘴部按摩以及口部動作練習——
因為浩浩不喜歡吃東西,吃飯、喝水對他來說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更別提吃零食了。嘴巴用得少,口腔器官得不到鍛煉,會直接影響到他的語言的發展,所以要讓他被動的接受嘴部的按摩,比如說捏嘴唇、揪嘴唇、揉臉等等,以降低他臉部的敏感度,以方便日后在發音方面進行軀體輔助,也可以增強他和老師之間的配合,能夠忍受一些不愉快來達到老師的要求。在這段時間的訓練里,慢慢的他就學會去克服一些小困難了,比方說雖然他不喜歡吃面包,但老師把面包放在他嘴里,也可以咬一口吃掉,就是表情痛苦了一點。但是練得多了,他就可以自己拿著面包吃了。
除了嘴部的被動的按摩,另外就是進行嘴部動作的模仿練習,比如伸舌頭、張嘴巴、開閉口、咬下唇、彈舌、吹氣等等。目的都是讓孩子能靈活的控制和運用口腔器官和嘴部的肌肉。
與此同時,大運動的鍛煉也是非常有用的,可以鍛煉孩子對氣息的運用。
4、讓孩子出聲音——
雖然浩浩的配合也增強了、很多嘴部的動作也都做得挺好,但仍然不見浩浩在訓練中或家中發出什么接近字詞的發音。只有在哭的時候會有比較大的“啊/哎”的聲音。而且仍然還沒有找到有效的強化物,無法有效的強化他的發音的行為。所以,我決定采用負性強化法來訓練孩子發音。
浩浩不喜歡自己的肢體(手和腳)被人控制,當他嘗試多次后仍然不被放開時,就會著急得發出聲音,緊接著就會大哭。我就選擇在他大哭之前,發出“哎/啊”的聲音之后立即放開他的手腳,作為強化。其中這個度的把握是非常關鍵的,因為一定要保證孩子明白不是哭鬧讓老師放開他,而是發出了“哎/啊”的聲音、并且只有不哭時老師才會放開他。經過2、3天的反復練習,浩浩可以模仿發音“哎”了。
5、模仿發音——
當浩浩對“哎”的音的模仿很熟練的時候,我選擇進行閉唇音“m”的模仿。因為這個音在浩浩的生活中是從來沒有過的,所以一開始就是通過軀體輔助(捏住他的嘴唇)來實現的,因為前期的脫敏訓練已經有了比較好的效果,所以這個時候怎么捏他的嘴唇,都可以比較配合的繼續訓練。這樣過了幾天,他就可以發“m”的音了。同時在其它環境中我們隨時都要求他去模仿簡單的音(大、鳥、鴨……),發不出來我們就代替他發出音,說給他聽,如果他能發出來近似的音,就立即給與更大的強化(非??鋸埖谋砬?、動作,以及大量玩具共給他選擇)。這樣不斷的強化孩子已經學會的發音、以及越來越近似我們要求的音,慢慢的“媽”、“泡泡”、“給”、“拜拜”等都可以說了,但很多音還不是很清楚。
6、互動語言——
其實當浩浩學會“哎”的模仿之后,就立即給他進行了叫名字答應的訓練項目,其目的是讓他養成使用語言的習慣。告訴孩子發音是很有用的。除了叫名字答應之外,我還要在訓練中經常問孩子“好不好?”“要不要?”“棒不棒”等很簡單的問題,給他創造機會練習簡單的發音的同時,也建立起他與人進行語言交流的行為習慣和興趣。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哪怕孩子就會幾個音,但如果讓孩子對發音、說話感興趣了、讓他知道說話更有用的時候,他自己就會去注意別人的言語、能自己去練習和學習別人的話了。
7、主動語言——
模仿發音和互動語言都是相對比較被動的語言學習形式——前提都是等別人說完了你才說。但是語言的使用過程中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形式——主動語言。當你有需求時,可以立即向周邊的人提出來,來達到自己的滿足。這樣可以解決很多不適當的問題行為——因為很多孩子的問題行為是因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因為別人不知道他到底要什么或者要干什么。
在給浩浩進行模仿語言、互動語言訓練的同時,我也很注重對他主動語言的激發和強化。比如說故意把他害怕的東西拿到面前,提示他說“不”,然后就拿走,經過反復練習,同樣的情景就不再提示他,而是等待他獨立說“不”,再拿走。然后多換幾樣不同的東西來泛化練習,漸漸的再遇到他不喜歡的事物時,浩浩就可以自己說“不”來要求把東西拿走或把活動停止了。當他學會這招之后,當我再拿著小面包給他吃的時候,他也會表達“不”來表示拒絕了。
還有一種主動語言的訓練是提示他發出“鴨”,然后立即把小鴨子的玩具給他,無論當時在做什么(到訓練后期的時候,浩浩比以前更喜歡小鴨子玩具了)。包括“筆”、“積木”等等。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浩浩非常注意周圍的事物,而且非常喜歡聽大人把事物的名稱說給他聽,他也很樂意去模仿發音。當他看到熟悉的事物時,經常會高興的說出這個事物的名稱。
五、干預結果總結:
經過4個月的訓練之后,浩浩非常喜歡學習說話了。也建立起了非常強的語言模仿的意識,雖然他氣息方面控制得不好、限制他只能一個字一個字的頓著說短句,但是非??蠈W、愛學。這是根本性的一個改變,也是很有長遠意義的改變。只要孩子對某樣事物產生興趣了,他就會時刻去注意這個事物,去學習和練習自己這方面的技能。
雖然浩浩的學習,模仿意識已經很好了,但受到客觀生理發展的限制,很多音都發不清楚、音量小、音調也有異常,所以按摩、運動、發音模仿等方面的訓練需要繼續堅持。而且對于語言的理解方面的訓練是一個更難的、長期的訓練。我們始終堅持在日常生活和訓練中反復的多跟他說話、講解周圍發生的一切,只要長期堅持這樣做,孩子在語言理解方面的進步會持續增加的。
六、分析和討論
綜上所述,浩浩在系統的干預之下,不僅學會了發音、增強了學習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也開始學著用語言來與人溝通和互動了,說明通過使用ABA的原理和方法而進行的系統的干預訓練是非常有效的。
1、明確分析行為出現的原因是基礎
當我們知道是什么影響了孩子的語言發展的因素之后,就能夠一步一步的改善這些影響因素,從而提高孩子各個方面的能力,以促進語言的發展。如果家長和老師都要求孩子必須發出聲音才能給他滿足,慢慢的孩子就會養成使用聲音、語言的習慣了。當然生理上的發育遲緩和神經的刺激也是要同時解決的重要方面!
2、老師和家長相互配合訓練非常重要
不僅老師在學校里用ABA的方法對孩子進行系統的干預訓練,與此同時,媽媽也在家里、隨時隨地的用一樣的方法和標準來要求孩子,這樣保持一致的情況下,孩子才能不斷地得到鍛煉,最終取得了快速而持續的進步。
3、訓練語言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我們并沒有一開始就給孩子進行語言的訓練,而是先從增強激發互動動機、聽指令、練習模仿的能力開始的,并且還要進行口部、臉部等部位的按摩和脫敏,在各方面能力達到一定的水平后,才開始著重發音的練習。這樣就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困難,降低孩子失敗的機率。
4、能否讓孩子受到強化是行為能否增強的關鍵因素!
對于浩浩來說,正性的強化物效果一般——他并不是非常的在意,給不給差別不大,這樣就無法激發他發音的內在動機。由于控制身體的刺激是他非常在意的,撤掉這個負性刺激的過程讓他非常敏感和注意——感覺放松和舒服,因此也就能讓他注意到自己發音的這個行為。所以老師在這里使用了負性強化,最終增強了模仿發音的行為。并且在以后的模仿發音的學習中不斷地給與各種正性強化,不斷地增強孩子模仿發音的意識和行為!從而促進了浩浩語言的發展。
短短4個月的訓練,在科學的ABA系統的干預之下促使孩子發生好的發展并沒有僅僅局限在語言方面,浩浩在與人的互動、聽指令、模仿、身體運動、認知、與人的交流溝通、興趣范圍與生活自理技能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時,媽媽也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漸掌握到這種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離開訓練機構之后,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持續性的長期訓練提供了技術上的保障。
相信浩浩在這種干預方法下會不斷的取得進步的。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