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前言
人類行動的發生是經由知覺選擇性統整能力,非僅是本能沖動。但幼兒行為卻經常是動作反應先行于大腦思考的知覺選擇。然知覺選擇的基礎在于感官運動系統(sensory-motor)及神經肌肉系統,因此幼兒需要培養如何統整對感覺刺激的反應進入認知學習。Jean Ayres(1979)認為感覺統合乃指個體對外界感覺刺激輸入時的組織運用能力,包括:
1.眼球追蹤平順,
2.視覺動作統整,
3.身體形象運用,
4.視覺空間形象,
5.前庭和雙側大腦分化,
6.重力安全,
7.觸覺防御,
8.神經生理抑制,
9.行為情緒方面(張英鵬,民85) 。
根據研究者多年來對自閉癥兒童的教學發現,學生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前庭平衡覺與本體覺的傳送與接收有顯著個別性差異與障礙,會影響其學習成效。而Ornitz. E.M. & Rito , E.R.,(1986); Hermelin, B.& O'conner,N.(1970)提出自閉癥主因在于感覺輸入的調節障礙(曹純瓊,民85)。在透過知覺的提升與動作學習,可以幫助個體從「動覺」中習得有效的動作模式,并增進生理功能及整合動作與思想情感的關系(蘇朱民,民90) 。因此如何在教育情境中為自閉癥兒童提供從「動中學習」模式并發展其感覺統合能力為主要研究目的之一。
貳 、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個案研究,以半結構性觀察紀錄表與家長訪談及「兒童感覺發展檢核表」為資料搜集工具呈現三角驗證,研究對象為參與研究者于民國91年在《臺北市自閉癥教育協進會》開設的舞蹈游戲團體課程,并以其中一位自閉癥兒童進行數據分析,個案為男性,生理年齡6歲3個月,領有中度自閉癥殘障手冊,行動觀察的主要現象:1.肢體健全,但活動時肌肉緊繃且關節轉動僵硬、2已具溝通口語行為,但多為仿說及隱喻式語言且表達情緒溝通功能差、3.注視他人時眼球漂浮不定,注意力時間短暫、4.跑步時經常摔跤,害怕作旋轉性動作、5.有喜歡聞紙張與新食物的習慣。本研究歷程為每周2次,每次50分鐘,總計一期12次的舞蹈游戲課程,內容采用主題式結構教學,包括:1.暖身(生理與心理的準備活動)、2.觸覺部分有雙人互動游戲、毛巾按摩等,3.視覺部分的眼球移動訓練游戲,4.聽覺部分有肢體節奏、舞蹈與音樂律動等,5.本體覺與前庭覺部分有重力與平衡游戲、空間方位移動、墊上活動。
研究主要發現:
一在「兒童感覺發展檢核表」部分,由教師與家長填寫并對照鄭信雄、李月卿(民80)所編「感覺動作失常癥候群的常模值」,了解個案的情況:
1.前庭和雙側大腦分化失常的得分從44改善至29分,尚屬于嚴重失常、
2.神經生理抑制困難的得分從34分改善至25分,由嚴重轉向輕度失常、
3.觸覺防御的得分從45改善至38分,尚屬于嚴重失常、
4.發育期運用障礙的得分從26改善至23分,屬于輕度失常、
5.視空間形狀感覺失常的得分從17改善至12分,尚屬于嚴重失常、
6.重力不安全癥的得分從30改善至22分,由嚴重轉向輕度失常。
二關于觀察紀錄表與家長訪談部分:
1.個案眼睛對物體注視與追蹤的專注集中時間增長、
2. 語言發展進步,開始有意義性對話,且對情緒表達的方式有豐富、
3.動作組織能力增強,手腳的左右協調性獲得改善,跑步時摔跤次數減少,能接受作擁抱式旋轉動作。歸納言之,舞蹈游戲課程對自閉癥兒童的感覺統合有顯著成效。但是由于自閉癥兒童行為癥狀的個別差異性大,且對于感官刺激與統整能力的程度不同。
因此本研究結果不宜廣泛推論到其它自閉癥兒,僅對有相關現象的自閉癥兒童提供教學上建議。
叁 、結論
近年來在我國推廣的感覺統合療法普遍為美國Ayres理論系統發展的療程,但是關于感覺統合的訓練方案除了運用各式復健器材外,應有更多元化發展,而舞蹈游戲課程是以動作教育提升幼兒身體知覺與美感的表現并強化感官動作的靈敏性,同時以游戲為媒介營造歡樂的氣氛,增強幼兒主動學習的意愿及發揮身體內在的潛能。
本研究因時間、經濟、人員設備等研究限制無法作更精進的測量。所以研究者希望在未來能與其它專業人員組成跨領域的專業團隊,共同為身心障礙兒童謀求福利。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