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畹脑瓌t
主講: 薄紅莉
第二節課薄老師為我們講了正?;畹母拍詈推鹪?,五十年前在丹麥度不提出了新社會福利法,這項法律將公民社會中智力障礙人士的社會輔助原則置于一個完全嶄新的基礎上,丹麥的法學家和行政官員N.E.班克.米可斯(Bank-mikkels)是這項法律制定的重要參與者。在這部社會福利法的前言中,有一句話尤為引為注目,它后來被冠以:“正?;瓌t”而聞名于世,這句話是這樣說的:正?;囊饬x是:允許智力障礙人士有盡可能正常的生活。
從此丹麥的新法律和不久之后鄰居瑞典的立法都以這條原則為基準,十年之后,在專業文獻中第一次出現了關于正?;瓌t的理論,當時主要是由瑞典的本特.尼耶(Bengt Nirje)所描述。又隔三年(1972年),美國的教授沃爾夫斯伯格(Dr.Wolf Wolfensberger)博士將這種已經在北歐出現的立法原則與美國的情況進行比較,這時在理論界引起了一場對正?;瓌t的深入探討,結果使這一原則很快得到國際上殘障領域專家的關注和認可。
之后,關于正?;瓌t的定義出現了各種不同的版本,它們都在內容上有不同的擴展以及認識上的更新,各種版本雖有所不同,但在一點上它們卻都是致的。以下是兩個版本擴展后的版本實例。
“讓智力障礙人士在各階段都過上盡可能正?;纳?。換句話說:圍繞著智力障礙人士的所有努力都應該以實現符合當地文化特點的年齡、性別角色關系為目標。圍繞著這一目標而提供的社會輔助應該盡可能的正常和少量,但要盡可能的專業和全面?!?/p>
“正?;瓌t是一種方法,它允許智力障礙人士獲得成就的機會,與社會上的其他群體一樣,接觸并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條件?!?/p>
下面薄老師詳細講述了本特.尼耶發展出衡量正?;瓌t是否實現的中個方面:
1、正常的每日生活節奏變化:睡覺\起床\穿衣\吃飯\工作時間和業余時間的變換……這些內容的變換是否發生在一個智力障礙者的每日生活中——以同齡無障礙人群的日常生活節奏為參照。
2、工作——消遣——居住地的分離:像社會中其他大多數人一樣,智力障礙人士在這三個的生活方面有明確地分離,其中包括:工作、消遣和居住場所上的分離,以及在這三個方面交往人群的分離。
3、年度生活節奏的變化:生日、節假日、親友往來、季節變化。。。。。所有這些無障礙人群在一年中要經歷的事情,智力障礙人士在生活中也應該有機會去經歷。
4、正常的生命進程:在對待智力障礙人士和他們交往時,他們的年齡階段得到解決尊重。即按照他們的年齡特點提供社會交往的機會。這點薄老師講每個孩子都有權利去上學,只是根據孩子不同選擇什么樣的學校罷了,她曾在國外看到一個除了頭能動全身都不能動的孩子,也在上學。只是他的學習方式不同,他與人交流時是摁身上的按鈕的,通過那個按鈕人們會知道他想要做什么。
5、需求得到尊重:智力障礙人士的愿望和決定不僅應該被認識到,而且要—盡可能地——得到尊重并有嘗試它們的機會。在這里薄老師講了許多例子比如:出行需求,盲道占用了,停放汽車了,還有就是面子工程了許多,日本的殘障制度是這樣的:腿部不能行走的人有需求時會向社區提出申請,社區會派人去陪著看電影,但所有的費用不是殘障人來出,而是有國家的福利費用來支付。就是乘車陪護人都是不用買票的,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但不符合社會條件的需求比如要很多的錢,那是不可能的。但找工作,基本生存能力都可以得到尊重。對等殘障人首要理解、尊重,保留特征和個性基礎上,享受到正?;纳?,享受到社會上的資源。
6、正?;男詣e交往:智力障礙人士也有性生活的正常權利,將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嚴格的與異性分開是不能被允許的,雖然由此可能產生麻煩,如“被迫懷孕”,但也不導致從一開始就將性生活列為智力障礙人士的禁區。薄老師講她曾在德國見到這樣男女分開生活的學校,一層全是男生,二層全是女生,由此沒有了男女之分,也不用穿衣服,天天沒有正?;畹沫h境。
7、正常的經濟條件:與社會中的正常人一樣,智力障礙人士生活的經濟水平受到法律的保護。殘障沒有經濟來源,沒有工作,他們的經濟是國家福利來支付,比正常人的經濟高許多,完全靠福利來支撐生活和需求。
8、正常的設施:(Einrichtung)水平:為智力障礙人士提供的設施使智力障礙人士的愿望和需求也同其他人一樣有實現的可能。比如說有運動娛樂需求,要有這方面的設施,殘障人士能去的設施,正常的設施水平是任何人都可以去的。社會有責任提供這些設施。但也要少提供,因為不能讓殘障人對社會產生依賴性。
薄老師又給我們看了許多組圖片,全都是為殘疾人用的,非常的人性化,其中有:沙坑(為坐輪椅的人設計的,高度也可以調節),洗澡和游泳的設施(專為全身不能動的人設計的)馬桶(上身能固定,有扶手,腳部能固定,非常安全)。餐具架(各種尺度)剪刀(四個眼,前面插孩子手后面大人的手),秋千:(可以坐著的,靠著的,還有躺著的,各種能力不同的人用,還有輪椅能推上去蕩的)太人性化了。跑步機(不能站不能走但上身能固定住的,即使是這樣也應該讓孩子知道什么是走)小自行車,(多個把手就是方便輔助人員,美國很多)。保齡球(坐輪椅也能使用),各種不同的溝通板,還有按鍵有大有小的電話專為視力有問題的人設計。還有聾啞人使用的電話,對方打來轉換成文字,收到后發回去文字轉換成語音。
最后樊老師上來說了句話我感覺挺好:思想有多高,就能走多遠!還有:人是沒有殘疾的,殘疾的是社會。人有不同,完整的全面的社會包含各種各樣的人,社會對每個人都具有責任,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人?;貋砦业酶銈€老師們的語錄呵呵。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
- 圖文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