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文摘 > 康復教育 > 瀏覽文章

走出孤獨節目方案簡介

2004/8/21 0:28:14 來源: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走出孤獨》節目方案簡介

特殊教育與訓練  
醫療與康復  
研究進展  
家長交流  
協會活動  

引:中央電視臺10套科教頻道大型50分鐘談話節目《交流》--《走出孤獨》自閉癥節目將于4月5日13:30分在北京復興路中央電視臺錄制,歡迎各位家長到愛慧報名參加。
讓我們傾訴自己的心聲,呼吁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為我們的自閉癥孩子共同努力!
《走出孤獨》

背景資料:
美國的《紐約時報》去年五月的封面專題報道中指出:最近的研究表示,可能在10歲以下的孩子中,約150個人當中,就有一個自閉癥或相關障礙的孩子。
在中國,雖然沒有專門調查,在研究上起步也晚,但廣州中山三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的鄒小兵教授指出:今年來,個案呈明顯上升趨勢。20世紀80年代,發病率為1:10000;90年代為1:1000;到21世紀上升到1:500,換言之,可能每500個孩子中,就有一個自閉癥兒童。目前僅廣州就有這樣的孩子數萬人,而全國則有百萬之多。
目前,在中國,自閉癥已經歸入殘疾的范疇,然而,主要的教育培訓機構還多以民間力量為主,而針對家長與孩子的溝通這一塊,更沒有專門的培訓教育機構。
這些孩子,若無機會接受特殊的教育訓練,將成為終身殘障。若他們能得到合理的教育和訓練,絕大部分兒童會有不同程度改善,一部分孩子可能獲得痊愈或基本適應環境、具備自主生活、學習和工作能力。

由于自閉癥教育的特殊性,每個孩子至少需要一名專門的老師進行輔導,而目前,我國自閉癥兒童教育機構只有10余家左右,這些機構中,最多的為85例,大多為10-30例,遠遠低于自閉癥兒童的數目。
受培訓難、上學更難。每當提到孩子的教育,幾乎所有自閉癥兒童的父母都憂心忡忡,家庭的力量此時如此脆弱而無力,每個家長幾乎都竭盡全力卻不知從何入手。
作為自閉癥兒童的父母,他們自身也需要接受科學的教育培養方式的訓練,他們必須要有愛心、耐心、恒心、信心和決心,寬容、理解并改變孩子的異常行為,爭取做到發現并培養孩子的特殊能力。這就需要更多的正規教育機構也給家長受教育和培訓的機會。
自閉癥兒童往往由于其不能自控的行為和不與人交流的性格,被學校拒之門外。家長們擔心他們的受教育問題,這擔心不僅僅在于孩子自身的接受情況,還在于老師、同學、甚至同學家長的看法及影響。
我們呼吁社會關注這一特殊兒童群體的教育問題、呼吁社會給他們更多的關懷。

做本期節目的初衷:
1、 本期節目關注的是特殊群體的特殊教育問題,他們是一群長期被忽視的特殊群體,需要得到社會和媒體的關注。我們關注這個問題,是因為這也是屬于家庭教育范疇的東西,只不過是一個特殊群體的家庭教育問題。對他們的關注,能體現媒體的責任感和愛心。
2、 這一群體的數量在呈不斷上升的趨勢,而目前可以為他們提供服務的正規教育機構卻非常少,這些家庭的教育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們的父母。
3、 該事件在廣州、成都被媒體多方關注后,引起社會反響很大,該題材具備一定的社會關注度。
4、 從題材的社會性、故事性、可視性、情感度等方面,及嘉賓的談吐,都能保證成為一期質量不錯的節目。

大體節目構架:
1、 外景小片:
故事再現?;{傷感溫馨、畫面和文字動人。講述嘉賓的故事(介紹廣州愛慧、成都愛慧創辦人陳持的家庭背景、孩子燦燦出生、故事講到孩子于2001年3月確診為自閉癥)
2、 嘉賓現場講述:
為孩子接受教育所走過的艱辛道路,直到最后自己創辦了廣州愛慧、成都愛慧兩個教育機構。
3、 外景小片:
背景調查:反映自閉癥在我國的現狀以及這個群體為孩子爭取受理解、受關注、受教育的機會所面臨的困境。(家長面對孩子教育訓練問題,他們的無奈、困惑、無助、悲傷、困難及他們的希望。)
4、 觀眾參與:
幾個輔助個案的簡單講述,包括:
A、 孩子發現早,得到及時訓練,進步很大。
B、 孩子發現晚,誤診,現狀不佳。
C、 孩子超過10歲,家長缺乏科學訓練方法指導而耽誤了。
另外的家長,主要反映他們在孩子不被社會接受以及在接受教育這個問題上所面對的困境。
5、 服務部分:
A、北京大學附屬六院楊曉玲教授:什么是孤獨癥?它的表現?原因?如何早期發現?
B、中山大學附屬三院鄒小兵教授:談教育訓練的方法和重要性。
C、北京師范大學特教系前主任樸永馨教授:談特殊教育的教育方法。
D、 嘉賓:家長的心態問題和機構的作用、機構與家長的合作共同推動孩子康復。
6、主持人宣布在全國各地以及網上征集的家長的問題和建議。
7、觀眾:家長建立一個好的心態后,社會上依然歧視這樣的孩子。怎么辦?提出社會接納問題以及各種好的建議和意見。
專家、嘉賓、觀眾參與討論:社會如何接納?著重談孩子在接受培訓教育之后,如何在今后長期的生活中,得到上學的機會?如何讓家庭和社會長期不歧視他們?如何讓政府、社會以各種方式支持機構和家長,解除實際困難,以更好地促使自閉癥患兒康復?
8、 嘉賓談:培訓之后,孩子的小學、中學教育問題。
專家、嘉賓談:相關教育機構為什么長期沒有設立?阻力何在?
9、 專家:進言進策,為孤獨癥孩子的教育和康復訓練問題,提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10以嘉賓和孩子的生活場景制作一個短MTV,配以"牽手"歌曲。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走出孤獨節目方案簡介]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