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 2000多名接受調查的兒童中,存在“感覺統合失調癥”的超過三成。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通過9年的臨床研究,發現孩子成長環境的缺憾是導致其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癥的一大原因。該項研究最近被江蘇省衛生廳評為醫學新技術引進一等獎。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兒科對南京地區2486名6歲至11歲的學齡兒童調查中發現,34.9%的學齡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調癥,其中輕度失調兒童占24.3%,中度達9%,重度占1.6%。南京市鼓樓區2539名被調查兒童中,感覺統合總失調率達到了33.67%,其中輕度失調為23.73%、中度為8.33%、重度為1.61%。在9年的探索中,該院兒童感覺統合失調訓練中心先后為2000多名3 14歲的孩子進行了系統的運動游戲訓練,通過滑板、平衡木等數十種運動游戲,在醫生指導下有針對性地加以訓練,獲得了滿意效果。
該院兒科主任唐洪麗教授指出,雖然導致兒童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現代生活帶來的一些潛在危害也不容小覷。如:嬰幼兒活動空間不足,使得發育期的孩子應有的運動不夠;小家庭為兒童提供學習和鍛煉的機會較少,家長習慣于抱著孩子或用學步車,使嬰幼兒爬行鍛煉減少,睡床取代了有助于孩子建立平衡感的搖籃;獨生子女增多,群體玩伴減少,兒童自身不受約束的戶外活動幾乎沒有,孩子大多是在大人或電視機的陪伴下成長;過分寵愛孩子,減弱了孩子學習、交流、等待和分享的能力;素質教育難以體現,兒童學習壓力較大。
唐洪麗表示,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癥雖不是大的毛病,但卻會直接影響兒童成長成才,應引起人們高度重視。如果家長在生活中發現孩子看起來很聰明,卻跟不上幼兒園或小學一、二年級課程,動作不協調、丟三落四,語言表達不清,愛發脾氣等問題時,應盡早到正規醫院找醫生就診。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