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嗎?一個曾經有學習障礙的小孩,一路念建中、考上臺大,目前就讀臺大機械研究所二年級!
這個特殊的孩子叫做黃仰山。仰山的媽媽是臺北師院附小的教務主任紀雪盡老師,她用很「另類」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從學障兒變成高材生。
◎多重障礙給予優勢能力引導
從事教學工作,媽媽很早就發現孩子的異常。仰山念幼兒園時,不喜歡溜滑梯也不喜歡蕩秋千;上了小學,他喜歡聽媽媽講故事,但不喜歡看書、念書,否則就放聲大哭。
當時學校的輔導室正建立「感覺統合障礙臺灣區常?!?,透過常??梢缘弥總€孩子異常與否,媽媽就讓他參加檢測。結果發現,仰山有觸覺防衛、重力不安全癥、手眼不協調、眼球振顫和空間錯置等毛病。
聽到這些障礙別,媽媽快暈過去了,她帶著孩子到處求醫。當時,曾去看一位把感覺統合障礙信息帶回國的鄭信雄醫生,他拿出鑰匙刮仰山的左腳,沒有反應,刮右腳,會癢,這說明他左右兩邊反應不一。醫生的證明反映在學習上,他寫「陳」時,耳朵邊在左他寫到右,18寫成81,b和d分不清;手眼不協調導致他不會跳繩,動作不靈活;眼球振顫使他的閱讀呈跳躍式進行,第一個字念完跳到第三個字,第一行讀完跳到第三行,所以他沒辦法順利閱讀。
雖然仰山有這么多的學習障礙,智力測驗的成績卻發現他是個資優生。媽媽稍稍松了一口氣,心想,既然孩子智力沒問題,何不找些方法幫助他克服障礙,引導孩子的優勢發展。
媽媽知道治療越早進行,對孩子的幫助越大。她與兒子一起參與「感覺統合治療」,讓孩子在多變化的活動中,刺激腦干。除了密集做復健外,還讓他學游泳,以放松肌肉張力,學溜冰讓肢體協調,學捏陶刺激腦部發育,一一針對他的先天缺陷做矯正。
仰山小五時,曾得到全臺北市風箏創作比賽特優,媽媽發現孩子具有非常高的機械操作能力和創意。而為了培養仰山的團隊概念,媽媽從小就讓他參加合唱團;到現在,仰山還是青韻合唱團的團員呢!
◎閱讀困難改變學困境
閱讀一直是仰山最大的障礙,媽媽就從減輕視覺學習的方向著手。她不讓孩子上補習班,孩子看的參考書都是有答案的,用意是讓他翻閱參考,而不是讓他寫密密麻麻的題目。
國小課本字少,閱讀的困難度不大。但上國中后,國文和英文就麻煩了,仰山常喊眼睛不舒服。媽媽把課文錄成錄音帶,把「看」書改成「聽」書。媽媽說,仰山其實很愛閱讀,家里有大量的百科全書,包括繪本和圖鑒,每一本課外讀物他幾乎都翻閱過,只是愛看圖不看字。
他不愛看字也不愛寫字,所以發明了一些符號代替文字。他在寫家庭聯絡簿時,畫了一堆的星星、圈圈、叉叉,如果想看懂這些符號,得翻到第一頁,因為他在第一頁,就開宗明義的把符號代號簡單說明了。
不過,他的導師看到這些符號很生氣,在聯絡簿里寫了很多意見。雖然爸爸認為他有科學頭腦,媽媽也默默認同孩子的做法,但,他們還是得和老師溝通。爸爸媽媽認為,念書的方法很多種,看是否適合自己而已。
◎數學三分媽媽鼓勵出國開眼界
仰山平常很少看書但上課用心聽講,另一方面,由于念的是數理組,注重理解性,用眼的地方比較少,再加上隨年齡增加,學習障礙明顯減少,所以功課不錯。國中畢業后,他考上建中。
不過,高一第一次暑假作業考,仰山數學只考三分,下學期,仰山遇到前所未有的低潮,他的成績滿江紅。
一般父母遇到這種狀況,大都送孩子進補習班,但是媽媽選擇讓他出國,「當你覺得念書很痛苦的時候,就先脫離課本吧!」媽媽為
孩子的學習打開另一扇窗。
仰山一走出德國法蘭克福機場,看到滿街是式樣新穎的汽車、機車、腳踏車,他興奮的從萊因河畔打電話回家,描述他的所見所聞。媽媽覺得出國的決定做對了。
回國后,他開始編織到德國念機械的夢想,啟動他學習的潛能。大學聯考,他以第一志愿考上臺大機械系。大一暑假,當他知道臺大跟德國不萊梅大學是姊妹校時,決定申請成為交換學生,暑假到不萊梅大學修德語;大三升大四時,臺大甄選五名交換學生到奧地利,他又被錄取。此外,他也主動參與大陸采礦團到德國參觀全世界最大礦場的活動,也協助翻譯工作。這些歷練,讓仰山的國際視野更加寬闊。
回國后,以甄試進入臺大機械研究所就讀;一路走來,沒有人知道他曾經是個多重學習障礙的孩子。一路陪伴、協助他的媽媽說,「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本書,看你如何把他讀懂」。她的閱讀方法是先保留書中美好的部分,如仰山的創意﹔比較奇怪的部分,則陪著仰山一路探索下去,最后她發現「仰山」是一本好書。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