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我進行家長的進修課程,總會提醒來參與研習的家長,不論孩子的障礙類別為何,不論孩子的情況多么嚴重,身為孩子最最親密的照顧者,就是孩子的父母,所以每一個父母都不能忘記,每天都必須至少花上早晚各十分鐘的時間,好好的祝福自己和孩子。
在學校,無論進行任何領域的教學,我都把握著「看到孩子的好」、并「找出孩子的興趣與特殊偏好」,再根據這些線索不著痕跡的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孩子的問題,常常令大人感到棘手,這樣的結果,身為家長者往往不知道原因,如果我們不知道原因,就無從下手。孩子沒有口語能力,大人如果沒有想到有效的溝通方式,就容易因為如此而導致孩子出現負面的情緒與行為。我們常常以為孩子的能力不足以知道大人所表達的訊息,甚至以為孩子對于他人的口語批評沒有感覺,其實,你的心、你的愛,孩子是可以心領神會,那怕他無法以語言告訴你,但是,孩子會有表情,會有眼神,這些都是讓我們解讀孩子內在感受與想法的重要管道。
常常被贊美的孩子,會表現得有自信,即使孩子目前能力不佳,因為有成人的贊美,就會有更強烈的動機進行學習。為了要贊美孩子,我們絕對不是去增強孩子不當的行為表現;我們常常在教室里看到孩子的「不行」其實比「行」的多,這就表示孩子因為能力的不足,所以有許多的地方是需要成人提供協助的。當我們在為孩子設計某一種教學活動,雖然每一個孩子的能力不一,但是每一個老師都應該避免活動過程中可能導致孩子感覺挫敗的因素,所以每一種活動即使表面上看來,有些孩子學習的歷程感到困難,但是教學者都可以根據孩子的身心狀況來調整進行的方式,沒有任何一個學習活動是一定要一成不變,這樣的調整有助于學習者能夠獲得成就感,有自信,這個結果比任何一個目標更為重要,因為孩子們只有透過在學習過程中成功與愉快的學習經驗后,不斷的引發未來繼續學習的動機;而教學者能夠在教學的歷程中,在孩子身上找到值得我們介入的關鍵,對師生之間就建立了一種雙贏的關系。
我喜歡贊美孩子,我喜歡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找到值得我們贊美的表現,哪怕那個表現對成人而言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我們伸起一個大拇指、我們一個微笑的表情、一個炯炯有神的眼光,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的到。能有這樣的態度,身為家長與老師都必須認知到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我們也覺悟到自己不是十全十美,所以接受孩子和自己的不完美,也享受這個不完美趨向漸漸完美的過程,不知不覺才會感到心情愉悅。
「擔心」是每一個父母都會產生的心情,尤其對于一個「生命中有缺陷」的特殊孩子,但是,孩子的狀況不會因為我們的「擔心」而改善,與其如此,我們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轉換一種心情,先對自己好,先善待自己,夫妻之間彼此要先相互的支持,在一起面對孩子的教養問題,如何分工、如何安排,如何共同胼手胝足的經歷孩子的教養歷程,即使流淚,也會相互的擦拭。
「祝?!故且粋€可以取代「擔心」的行動,同樣是一種心情,我們為什么要選擇「擔心」而舍棄「祝?!?,「祝?!故且环N力量,是可以對每一個人產生影響力的,更何況每一個孩子都與父母之間維系著一種親密關系,孩子的不完美是需要被最重要的關系人不斷的祝福,這個重要的關系人就是父母。如果我們選擇「擔心」,對彼此來說就是一種負擔,就是一種壓力,對孩子與父母來說都不會是一種好的結果,所以啰,我們問問自己,我們希望將來孩子過得是什么樣的生活,我們希望我們全家的生活質量如何,這就是我們要在「好好的教育孩子」與「好好的養孩子」中做一個選擇。
「祝福孩子」不等于寵溺孩子,「教育孩子」、「要求孩子」也不等于嚴苛與責備,我們必須很清楚的讓孩子知道,父母不會因為孩子的哭鬧耍賴而妥協,也不會因為孩子拒絕學習而放棄,我們會因為孩子的認真學習而更愛孩子,這需要我們一起為孩子建構一套有效的學習軌則。
常常的祝福孩子,會讓孩子收到被祝福的正向能量;常常擔心孩子,父母的擔心與不快樂,就會讓孩子一直處于「負面情境」的狀態。如果「擔心」不能讓孩子更好,「擔心」不能改變現狀,就改變心情,放下擔心,給孩子滿滿的祝福。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