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文摘 > 康復教育 > 瀏覽文章

訓練正確的學習行為

2006/5/24 16:08:23 來源:不詳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您抱怨您的孩子嗎?
    大多數孤獨癥兒童的家長都會抱怨說:“我的孩子根本不學!”“他不會安靜地坐下來跟我學?!彼淖⒁饬Ω静患??!薄拔艺f什么他不聽也不看?!边@些實際上說明孤獨癥兒童沒有建立起正確的學習行為,他們不理解“學習”就是首先要讓自己與另外的人(媽媽、爸爸、老師等)配合,讓自己注意別人的要求,并做出應有的反應。這是因為孤獨癥兒童自身的障礙使他們無法理解自己與他人的關系,無法判斷周圍的環境并做出適當的反應。

要教孩子,您要先具備什么?

   在了解了孤獨癥兒童固有的人際交往與溝通障礙之后,家長面對孩子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對孩子的問題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承認孩子有障礙這一現實,明確認識到一般孩子自然而然能做到的事,孤獨癥的孩子則需要通過訓練才能做到。

    拿出時間和精力學習訓練孩子的方法,并通過反復的實踐熟練掌握訓練的技巧。因為訓練孤獨癥孩子是一個專業,讓自己有“為了孩子,我再學習一門專業課”的決心。

    首先要訓練孩子建立基本的學習行為。因為只有當孩子能夠坐下來,并知道應該注意什么時,“教”與“學”才有了可能性。而把自己的期望中心放在孩子是否學會了新的知識(如:數字、顏色、形狀、識字等)上,只能導致教者( 如:媽媽)與學者(孩子)的挫折感。后果是孩子因對“學習”產生恐懼而更加拒絕合作。

什么是正確的學習行為?

    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發生行為并有多種可能性。例如:吃飯的行為-坐著吃、站著吃、走著吃、用筷子吃、用手抓著吃......

    雖然有多種吃飯的行為,但在常規情況下,坐著用筷子吃足正確的吃飯行為。所以行為雖然有多種可能性,但卻有適當與不適當、正確與不正確之區別。而衡量某種行為是否適當與正確的標準就是:1、是否能最有效地達到目的。(例如:吃飯的目的是保證身體的健康,無疑坐下用筷子吃是最合適的)2、是否符合社會規范的要求。(例如:如果在不征得同意的情況下,端起別人的碗就吃會是什么后果?)

    同理,想達到學習的目的也必須有正確的學習行為。理解了這一點,就會明白訓練孤獨癥兒童建立正確的學習行為是多么重要,僅僅抱怨他們學不會或不學習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正確的學習行為包括以下幾個要素:

    對呼叫和指令有反應

    注意力與指令的要求一致

    持續的注意和靜坐

    與指令要求一致的動作

對“呼叫”產生反應的訓練

    在教授孤獨癥孩子學習新東西時,經常遇到的是他對你的話沒有反應,或者是只有不相關的反應。這并不是因為他聽不見,而是因為他對別人的言語等刺激尚未學會去怎樣反應。忽略對這一方面的訓練,“學習”無法進行,并且還會導致更嚴重的后果。例如:有一位孤獨癥孩子在上學的第一天就被學校拒絕,家長被告知的理由是,叫她連反應都沒有,這怎么能上學呢?這就說明為什么行為要符合社會規范的要求。

    因此訓練孩子的學習行為首先要從訓練對“呼叫”的反應開始。

訓練技巧

1、叫孩子的名字(而不是寶寶),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

2、觀察孩子在聽到呼叫后的反應。如果完全沒有反應, 則要遵循以下步驟進行訓練。

  a、與孩子面對面而坐(近距離),在呼叫他的名字后,幫助他將臉(目光) 轉向媽媽(呼叫者),如果他仍在繼續其他無關的活動,則要首先幫助他停止,用手擋他的眼神,使他看呼叫者。要重復練習,并在一天中多次練習。每當他有正確反應(將臉/目光轉過來)時就要給予夸獎和鼓勵(食物+真棒)。

 b、在孩子有了前述的正確反應能力后,可以要求他用“哎”進行應答。方法是:媽媽叫:“張力-哎”等待孩子應答(以模仿出“哎”為目的)。重復練習,如沒有應答,但只要他能聽完后有動作反應(將身體或臉轉過來),也給予鼓勵,切忌流露出焦躁和失望的情緒。一旦有應答(即使只有嘴型或不標準),就要給予夸獎( 包括食物獎勵)。

  c、當孩子對于面對面的呼叫有反應能力后,可以逐步加大與孩子之間的距離,甚至在另一個房間呼叫。對孩子的正確反應一定要有夸獎,最佳的反應是孩子聽到呼叫后不僅有應答,而且能走過來。

  d、變換呼叫者。當孩子對媽媽腦呼叫有反應能力時,可以讓其他的親友參與進來,甚至孩子對任何人的呼叫都有反應的能力。

集中注意力的訓練

    訓練孩子對呼叫有反應。只有幫助他建立行為的第一步,而不是最終的目標。所以在呼叫之后可以開始加上讓孩子做什么的指令,如:“拿......”,“把......給媽媽”等的動作指示,逐步引導孩子學習漸漸復雜的課題。在這一階段,家長最大的困擾是孩子在對呼叫做出反應后,很快將目光移開( 而不是像普通兒童那樣繼續關注“叫我干什么?”),對后面的指令要求不感興趣, 持續地注意就更難。這就是家長常常感受到的“注意力不集中”現象。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孩子的注意力因受到指令以外的刺激而轉移,如:看見別的東西,聽到什么聲音,留戀剛才的活動,二是對強化物不感興趣。因此,訓練注意力集中首先要從訓練孩子對指令有持續的反應(視線固定)開始。訓練技巧

    a、減少學習環境中的其他刺激,尤其注意將孩子特別感興趣的物品置于視線范圍之外。

    b、選擇孩子感興趣的物品或食物作為強化。

    c、逐步增加課題動作的復雜度(過于簡單的動作會使孩子感到無聊而放棄注意)。

    d、課題的動作以“必須眼睛看著才能完成”為特點(如拼板、套盒、插棒、穿珠、夾球等)。

靜坐的訓練

    在學習進行中,如果孩子在接受訓練之間總要站起來走動,或雖然坐著卻總是扭來扭去,雙手不停地做些動作,學習的進度就很難順利進展,所以靜坐也是正確學習行為訓練的基本內容之一。訓練技巧

    a、最初孩子很難坐在椅子上,甚至什么強化都不要。這時,你可以說:“坐10個數,就讓你走?!币驗檫@時離開椅子是他最想做的事,可以作為坐10個數的強化。然后,再做一次。時間逐漸延長。

    b、要是孩子維持坐定姿勢,假如眼前沒有任何引起興趣的東西,他就容易顯得浮躁不安,因此最好事先準備好道具、玩具、食物等,在孩子坐下后即能迅速地拿到他面前作為獎勵。

    c、孩子靜坐時,首先會伸手去摸眼前的東西,此時要逐漸引導孩子“把手放在腿上”。如果能立即把手放在腿上是正確反應。要是無法做到,就幫他把手放在腿上,或是通過作示范達到目的。倘若孩子隨意伸手或是動作太多( 自我刺激行為或好動),必然會妨礙學習進度,因此在訓練期間隨時提醒“把手放腿上”。

    d、假使好動的孩子在無人指示下,他會自動做好或把手放在腿上,適當稱贊最為重要,千萬別把他自然的動作當成是理所當然的。經過一段的訓練后,孩子進入訓練室會自動在椅子上坐下,逐漸成為儀式行動。但是不要讓他坐一兩個小時,除了訓練時間外,應給他有自由活動的時間和機會。

家長在訓練孩子學習行為時,持之以恒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在訓練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時,也是在訓練家長自己的意志。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訓練正確的學習行為]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