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孤獨癥的孩子來說,上學和上幼兒園是他們在童年的一道門坎,作為家長來說,也要經歷一場智慧與愛心的考驗。一面是我在送兒子上幼兒園過程中的一些體會:
一、 堅持不懈的精神是成功的基礎。
在我兒子三歲的時候,我們曾經把他送到附近的一所幼兒園,可是生性興奮過度、沒有絲毫紀律約束意識的他跟本不能和別的小朋友一起坐下來上課,而且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經常將褲子弄臟了,小朋友上課時他就在教室里竄來竄去,擾亂課堂紀律,看到這種情況,幼兒園一下子就把我們拒于門外,并且毫無人情地扔下一句話:回去把孩子教育好以后再來吧!當時這一句話深深地刺疼了我的心,使我失望、茫然、不知所措。難道孩子就這樣永遠地被關在家里嗎?難道孩子就沒有受教育的權利嗎?于是2001年初從北京星星雨學習回來之后,我們又通過關系聯系了另外一家幼兒園,這一次,我意識到只有智取才有可能成功。
二、用真誠去感動是成功的前提。
兒子剛到幼兒園的時候,我首先跟老師和園長簡單介紹了兒子的情況,但不能說得太嚴重,否則他們會知難而退的,只是把兒子生活自理能力較差,語言、社會交往能力比同齡孩子相對滯后。我感到希望就在前面了,但是更艱難的道路還在等著我。開始的時候我盡最大的努力說服了幼兒園讓一個家里人到幼兒園陪讀,幫助教師管自已的孩子,讓她跟小朋友一起上課,一起做游戲,一起上廁所,盡量減少教師的負擔。這時我并沒有覺得把兒子放到幼兒園就可以萬事大吉了,如果父母缺少與老師的溝通,老師還是不能理解我們,孩子是很容易被退回來的,前面的努力就會前功盡棄,多可惜啊。所以開始的時候要一有時間,我就跑到幼兒園去,多跟老師了解孩子,弄臟了的衣服及時拿回去洗,同時將這類孩子的特殊性以及如何對待等相關的知識跟老師溝通,讓她們了解兒子,并且理解我的困難,知道我們是真的需要老師的幫助的。在沒有人陪讀以后,只限于一有機會,我就到幼兒園將小朋友學習的內容記錄下來,回到家后再給兒子補課,同時,還經常虛心地向老師們請教有關幼兒教育的方法。人都是有感情的,我的真誠終于感動了老師們的心,我又一次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愛心的無私奉獻是成功的關鍵。
如果我們對自已的孩子都表現不出極大的關愛,別人怎么會去愛我們的孩子呢?所以我要用我的愛心去感化所有我們需要他們幫助的特別是班上的老師、幼兒園的園長。讓她們知道為了兒子我和家人都可以赴湯蹈火、在所不惜,有時候甚至為了兒子可以得到更多的幫助,我還不得不把高貴的自尊一點一點地從臉上抹去,所有這些老師們都是看得很真切的,她們怎么會不為之而感動呢?幼兒園的一位老師曾經說過:我從來沒有佩服過誰,但是不是現在我最佩服堰堰的媽媽。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們堅信付出就一定會得到回報。我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