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兒童教育矯治的策略
自閉癥兒童的教育矯治,根據上述目標及原則,在訂定教育策略時,首先要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行為特征以及現在和未來的需要,因此一定要有詳細的個別化的評估,才能建立個別化的矯治策略。其次,自閉癥的教育矯治有很多需要個別學習,尤其能力較差、年齡較小的學童,來矯正缺陷行為,但是游戲、人際關系與社會性行為、社會性語言溝通等,不是一對一的學習方式可以學得的,因此團體的學習經驗和個別的學習一樣重要。第三,自閉癥常缺乏主動學習和溝通的意愿與能力,因此教育矯治需要有計劃的結構化的積極參與的矯治策略,而且要一面執行一面評估檢討,以達成教育目標。
一般而言,在制訂個別矯治計劃時,教師一定要對一般兒童的能力和學習過程有充分了解,對自閉癥的人際關系、社會性行為、語言溝通等能力的缺陷有所認識,才能根據這些知識編訂自閉癥個別教學方案。茲舉二例說明如下:
促進語言發展,需要基本的學習語言的能力,而大部分自閉癥兒童這方面的能力顯然不足,因此教育策略就是直接教他能力可及的溝通方法,若實在缺乏口語的能力,那么就要考慮教其它的,如手勢或溝通板等溝通方法。促進語言發展需要透過交談來學習詞匯及其應用??墒亲蚤]癥兒童在這方面卻表現不理人、不主動,別人和他溝通時缺乏反應,因此在教育策略上,一方面要促進社會性行為的發展,使其不會那么被動并促進人際關系的互動,一方面有計劃地安排人際互動讓他學習交談。促進語言發展需要在社交場合用語言溝通,可是自閉癥兒童即使有語言也不大會在社交場合適當地表達出來。教育策略則要事先教他不會的社交語言,然后安排實習的機會。若已經有語言但不會在適當的情境使用,我們就要提示誘導他表達出合于情境的語言,并給予增強,使正確使用的語言增加。當然在教育策略上,從一開始就要強調實用語言的教育,如此才能使他們所學的詞匯雖不多,但均有實用的價值而能保存下去。實驗發現鷹架式教學技巧,可以有效促進有語言者敘述和回答的能力。
再舉一例說明。促進自閉癥兒童學習新事物是復雜的過程。要學習新事物首先要讓學生專心于所要教的教材。然而自閉癥兒童缺乏主動學習的態度,而且常有過份選擇性注意的傾向,或有其它的偏差行為干擾,使他無法專注于教材所提供的線索。教育策略要從結構性的學習情境,仔細劃分學習的步驟,避免不必要的提示及消除干擾性行為等四方面著手。學習要能類化,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可是自閉癥兒童類化的能力差,教育策略就要強調自然環境中實用性教材的安排,避免僵化的教學情境,且要有計劃地實施類化教學的教案。理解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自閉癥兒童常是記憶而不解其義,因此教案要特別安排,以促進其對事務的了解。此外,要評估學習結果,評估其是否能理解教材的內容。學習新事物的過程需要忍受挫折,要一再嘗試,可是自閉癥兒童常一遇挫折就生氣或放棄,在教育策略上,教材的難易要適當,同時有計劃培養他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利學習。
從以上的說明可以了解自閉癥的教育矯治是相當個別化的。就整體教育體系而言,到底自閉癥學童應在何種情境學習才恰當呢?臨床資料顯示,學齡前經過矯治的兒童,約有20%可在普通班學習,無可否認的,他們仍有或多或少自閉癥的缺陷及過份行為,可能干擾一般同學的學習,對沒經驗的老師構成負擔,可是如從融合教學、回歸主流及自閉癥兒童的需要而言,讓這些能力好的學生在普通班透過適當的輔導,他可以從同學處學到正常語言溝通的技巧,學習正常的人際關系,使他更加正常。依筆者追蹤研究發現,他們長大成人之后大都能謀得工作,自食其力,是教育的最佳回報。30%自閉癥兒童其能力無法完全適應普通班,需要部分時段接受資源教室的協助。還有50%自閉癥學童,其能力難以全時或部分時段在普通班而需要在自閉癥兒童特殊班、啟智班、啟智學校就讀,對這一部份的學童,其能力較差,常無語言,因此其教育矯治目標應以自我照顧及促進個人生存能力為主。
自閉癥的特殊教育,即使在先進國家也在不斷實驗摸索,我們目前則在起步階段,還要更多實征研究及實驗教學,以發展最適合自己社區的教育模式。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