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會的人,社會則是人賴以生存,得以成長的“土壤”。自閉癥兒童特有的固執,極端的孤立,怪異的行為,把自己與群體隔離開了,生活在自我圍筑的“孤島”中,給正常的教育秩序帶來了障礙,其結果是加劇了智力缺陷和思維障礙。這樣的孩子,與他們如何實現良好的溝通,是實施行之有效教育的前提。為此,我不斷嘗試著與他們交流,尋求最佳的溝通方式,引導他們能自主、積極地投入學習活動中來,有了一些實踐體會,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以喚起同感的相處方式,使自閉癥兒童感到被接納。
自閉癥兒童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狹小的圈子內,獨自享受,他們的內心不豐富卻很純潔,他們吝嗇向他人投去一束眼光,可會為一只小小的螞蟻蹲上半天,樂得呵呵直笑。由此,啟示我去發現自閉癥兒童的喜好,保持一份童趣,領略他的世界與他共歡愉,與其建立親情、友情,喚起他的同感,感到自己被老師接納的同時接納老師,方能配合老師的教學。
例如,帶學生去閱覽室看書,我就發現小偉愛拿有機器人的書,這是兒童本性的反映??吹竭@一現象,我帶著濃厚的興趣和他一起欣賞畫中的故事,詢問故事中的人物是誰?在做什么?他會很積極的回應我,盡管話語不是很多,卻是可貴的交流。為什么?因為,我認同了他的世界,心與他的心靠近了。又例如,課前我會主動和他拉拉家常加深感情,和他講起他家小寶(小偉的弟弟)的趣事,他就特來勁,有了愉悅的課間交流,課堂上他就愿意走進我的教學。
二、以柔性接觸的對待方式,使自閉癥兒童穩定學習情緒。
“讓孩子得到情緒上的成長,滿足他某些發展上的需要,并獲得自我結構上更統整的層次和情感控制的統整?!边@句話詮釋了情緒與發展間的密切關系,讓自閉癥孩子走出孤獨,避免焦慮、恐懼,得到情緒上的成長,對于他們較好的參與學習活動起著獨特的作用。如何避免不良情緒的產生,使他們以積極穩定的良好情緒貫穿教學活動始終,教師應堅持柔性教育,為他們營造輕松愉悅的的環境,讓他們體會到置身其中的快樂,讓他們從中感受到老師溫馨的深情,從而抑制了不良情緒的產生,還能使已有的不良情緒向好的情緒轉化。
例如,目光交流,教師的目光是無聲的語言,流露出的感情傳遞著信息,能夠左右學生的性情。課前教師走進教室,就應該意識到和學生交流的開始,就是教學活動的前奏,以親切的目光去注視自閉癥兒童,沖他笑一笑,課堂上不時地與他進行目光的短暫接觸,微笑著鼓勵他,他會似“陽光普照”。又例如,親切觸摸,自閉癥兒童一般都抗拒別人與他的身體接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抓緊機會試著去接觸他,削弱他的抗拒感,加強自閉癥兒童與人的融合,例如,摸摸他的頭安慰他,和他相互擊擊掌鼓勵他,輕拍他的肩或手提醒他等,。我們鼓勵這種柔性接觸(但時間宜短),去引起、強化自閉癥兒童積極的身心體驗。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