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文摘 > 文摘瀏覽 > 瀏覽文章

以科研為抓手,促特教教學質量

2008/12/8 12:54:08 來源:兒童教育論壇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融合教育”是目前特殊教育的趨勢。在從前的觀念中,總以為特教班的學生是和普通班不一樣的孩子,所以必須將他們獨立出來,并進行特別的教育方式,可是這樣的教學結果,卻常常使特教班的孩子“與世隔絕”,也讓普通班的孩子以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

  為了改正這樣的教學方式,目前特殊教育已漸漸重視“融合教育”的這種教學方式,如此一來,可讓特教班孩子很自然融入一般孩子的社交生活中,也可讓普通班孩子能更接受特殊幼兒。為此,我園開展了以“普、特融合教育為主,加強個別訓練為輔”的形式,進行教育教學研究,以促進特教教學質量。

  A、普、特融合教育

  一、融合教育的理念

  融合(inclusion)教育,系指身心障礙學生之安置方式,由特定的機構走入一般的社區;由特殊學生轉至普通學校;由特殊班進到普通班也就是強調回歸主流和正?;?。

  融合教育的理念是要讓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包括:肢體傷殘、視覺受損、聽覺受損、智力障礙、自閉癥、學習困難、語言障礙、長期病患者等)跟同齡幼兒一起在常規學校接受教育,使他們適應主流學校的校園生活,發揮潛能,更讓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發展。此外,透過“融合”培植互相關懷的校園文化,促進家庭與學校合作,共同把常規學校發展為兼容及進取的群體,為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優質教學。

  二、我園融合教育的目標

  總目標:

  根據特殊幼兒的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融合教育,讓特殊幼兒與普通幼兒共同活動,能有效激發特殊幼兒的良好情感,增強自信心,提高交往能力和適應能力,普通幼兒在幫助特殊幼兒的過程中,他們的責任心、同情心、愛心也自然萌發。

  1、對于特殊幼兒的輔導目標為:

 ?。?)參與學?;顒?;

 ?。?)和同學及老師建立良好的關系;

 ?。?)發展其自信心及信任他人的情意目標;

 ?。?)適應幼兒園與社區環境。

  2、對于普通幼兒的輔導目標為:

  除了達到學前教育所應達成的目標外,更希望在這樣一個融合教育式的環境中能培養正確的社交觀念及同情心,不會有歧視特殊幼兒的心理,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和特殊幼兒共同從事一些活動,互相合作。

  三、我園融合教育采取的措施:

 ?。ㄒ唬╆犖榻ㄔO:

  1、抓教師思想的融合。

 ?。?)、讓全體教職工明確我園的特殊教育是永豐幼兒園的特殊教育。
 ?。?)、每一位教師都有承擔特殊教育的責任和義務。
 ?。?)、只有全體教師的通力合作,才有特殊教育、普通教育的雙贏。

  2、抓教師專業知識的融合。

 ?。?)、請幼教專家與特教專家來園開展專業知識的講座。
 ?。?)、讓普、特班的教師共同參加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的有關培訓,提高每位教師的專業化知識。

  3、抓教研活動的融合。

 ?。?)、普、特教教研活動定期融合,不分界線。
 ?。?)、調整普教教研活動的內容。

  4、抓普特教師之間的交流融合。

 ?。?)、普、特班教師進行結對,定期反饋,及時指導、分析,隨時調整對特殊幼兒的教育內容與方法,紐帶是共同負責的同一個特殊兒童。

 ?。?)、普、特班的幾位班主任每周五定時分析一周的情況,共同制訂下周的周計劃,統一目標,統一要求。

 ?。ǘ┤诤闲问剑?/P>

  1、整體活動:這類活動通常是全園幼兒共同參加的現實性的情景活動,如“六一”、“畢業典禮”等其他慶?;顒?。

  目的:讓特殊兒童感受現場熱烈的氣氛,體驗參與這些整體活動的快樂。

  2、教育

  活動:一方面,因人而異地進行,讓有一定能力的孩子完全融入普班活動,另一方面,讓部分特殊兒分不同時段,進入普班學習。

  目的:適應學前普通教育的環境。

  3、聯合活動:這類活動著重組織健全兒童定期參與特殊班的活動,由健全兒童輔導特殊兒童。

  目的:是融合雙方情感。

  4、游戲活動:(把特殊兒童分配到各班)這類活動是教師帶領特殊兒童參與普班的區域活動,角色游戲等。

  目的:是提高特殊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使他們學會在群體中生活。

  5、社會活動:開展這類活動,是讓特殊兒童走出園門,跨入社會,了解我們身邊的事和物。

  目的:幫助特殊兒童認識社會,消除恐懼感,適應社會生活,融于社會,做一個"社會人"。

 ?。ㄈ┤诤戏椒ǎ?/P>

  1、師生結對:幼兒園每位教師自愿與一位特教班的幼兒結對,在孩子的學習、生活等方面給予幫助、指導。

  2、生生結對:普教班的孩子們自愿與一位特教班的幼兒結對,在孩子的學習、生活、運動、游戲等方面給予幫助、指導。

  3、班班結對:特教班與一個普教班結對,進行有主題的活動。

  4、社區結對:利用周邊環境中的有利資源,為孩子們提供康復訓練的場所及學習交往技能的機會,為他們做一個“社會人”打下基礎。

 ?。ㄋ模┵Y源共享:

  1、在區殘聯的牽線下,區體委與我園康康班腦癱兒童簽訂“體育康復助殘”合約,利用游泳這一運動,幫助我班幼兒進行康復訓練,彌補了教育資源上的不足,充分利用了社區的有利資源,從而逐漸完善我們的教育、訓練。

  2、我園挖掘社會優質教育資源來壯大自身的教育力量,通過幼兒園與上海外國語大學學生會的聯系,上外學院的團員青年成立了一支志愿者隊伍,定期到永豐幼兒園的特教部開展助殘幫教工作,他們與特教部的幼兒結對開展各類活動,幫助殘疾幼兒康復訓練和回歸主流。

  3、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任老師,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對于這類孩子來說,在某種程度上,這種作用甚至超過了幼兒園教育,如果家長能夠協助老師一起對孩子實施教育的話,我想可能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精神上,家長的關愛是孩子心靈的支柱。只有在幼兒園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基礎上,孩子各方面的缺陷才會得到充分地補償。而絕大多數家長缺乏教育這類孩子的專業知識及適于他們的教育方法,這時教師就要擔負起指導的作用,和家長多聯系、多溝通,最后達成共識,進行同步的教育。

  四、融合教育的成果:

  通過近年來的不斷嘗試、實踐,我們發現利用融合教育的形式開展活動后,促進了幼兒能力的發展。具體表現在:

  (一)有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v對特教班幼兒

  1、大部分幼兒能參與大型的活動;

  2、大部分幼兒能和伙伴及老師建立良好的關系;

  3、發展了部分幼兒的自信心及信任他人的情意目標;

  4、大部分幼兒能適應幼兒園與社區環境。

  v對普教班幼兒

  1、與特殊幼兒共同從事一些活動,互相合作,有初步的組織能力;

  2、獲得了一種自我的滿足和成功的體驗;

  3、萌發了責任心、同情心及愛心。

  在融合教育活動中,幼兒能力發展最快的就體現在社會性上?;锇槭莾和槿氕h境的一個重要因素?;锇橐蛩貙τ趦和纳鐣园l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同齡兒童由于共同的年齡特征,容易形成共同游戲的傾向,有助于游戲的順利開展,能力相當的幼兒也比較容易發生爭執,而混齡兒童在一起游戲,可以促進一些新的社會行為的發展,獲得新的交往技能。對普通班的兒童來說,在與特教班幼兒的交往過程中,發展了自己的交往技能、合作能力、學會了怎樣共同來完成一項任務,形成責任心。同時,在幫助特教班兒童時,正常兒童對殘疾兒童有了更多的認識和理解,培養了他們對弱者的一種愛心,也獲得一種自我的滿足和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而對特教班兒童來說,他們喜歡模仿年齡、能力和地位比自己高的同伴,于是,他們在活動中就會找機會接近普通班兒童,從社會經驗比自己豐富的普通班兒童那里,學會與人相處交往的技能和經驗。如果沒有與普通班幼兒的交往,將減少游戲技能和經驗的學習機會;如果沒有與特教班幼兒的交往,使社會責任心、自主感和組織能力的補償難以實現;如果沒有與同齡伙伴的交往,共同的知識經驗和共同的快樂體驗就失去比較的機會和社會合作的可能。因此,我們采用融合教育的形式,為孩子們提供了各種年齡、各種能力玩伴的機會。正是在這一系列伙伴的交往中,有效激發了特殊幼兒的良好情感,增強自信心,提高交往能力和適應能力,普通幼兒在幫助特殊幼兒的過程中,他們的責任心、同情心、愛心也自然萌發了。

 ?。ǘ┌l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v對特教班幼兒

  1、大部分幼兒學會傾聽同伴的意見;

  2、為幼兒提供了語言實踐的良好機會;

  3、大部分幼兒語言的對答、應答、協調能力得到了實際的練習;

  4、在輕松的“兒童教兒童”的環境中主動地吸收、加工。

  v對普教班幼兒

  1、普通班兒童能及時的、不斷的補充和修正,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2、語言的對答、應答、協調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鍛煉。

  游戲是幼兒快樂而自由的一項實踐活動,在游戲中幼兒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動,愉快地與同伴交往合作。作為思維工具和交際工具的語言,白始至終地伴隨著游戲的進行。游戲為幼兒提供了語言實踐的良好機會和完善語言的最佳手段。幼兒與同伴共同游戲,更是語言實踐的好時機。在游戲中,對材料的選擇、運用、創作,都需要幼兒陳述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意見和同伴友好地合作,逐步地統一玩法和游戲的進程。在這些過程中,幼兒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了實際的練習,實現了社會的交往,語言的對答、應答、協調能力得到很大的鍛煉。在融合教育活動中,特教班兒童的語言表達由于受到其認知水平和理解水下的影響,常會出現使用“錯誤”,而這些錯誤,都會引起普通班兒童的積極反饋,得到普通班兒童及時的、不斷的補充和修正,使普通班兒童積極地參與相互作用中去。而特教班兒童便在輕松的“兒童教兒童”的環境中主動地吸收、加工,使他們的語言表達更加趨于完善。

  B、加強個別化教育

  人類對殘疾兒童的態度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而不斷轉變,特殊教育價值觀也發生了轉變,經歷了“人道主義—人的發展—人的平等發展—人的可持續發展”四個階段。近幾十年來,特別是國際上“人的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提出,要求特殊教育要注重殘疾兒童自身素質結構的優化,加強對殘疾兒童個性的培養、潛能的發掘。因而,尊重差異,適應差異,利用差異,促進幼兒主動而全面發展成為特殊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如何使殘疾兒童的個性和各方面才能都在其天賦允許的范圍內得到盡可能充分的發展問題,已經引起廣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而我們現在教師的教學內容、取材、施教、評估等都以整班幼兒的學習需要為出發點,強調統一要求,齊步走,難于適應幼兒的個別差異,不能充分照顧幼兒的興趣、愛好、特長,也不宜發揮幼兒的創造性和探索性。但是我們也感到,根據一定的智力能力來劃分的同一類幼兒,依舊存在著缺陷差異的各不相同,而且隨著輕度弱智兒童的隨班就讀,我園招收的幼兒智商越來越低,殘疾程度越來越重,每個兒童都有著各自的學習特征和需要。為探索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個體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我們認真學習了“因材施教”教育教學原則,把“個別化教育”作為今后一段時期研究的方向和重點,制定了“個別化教育”的課題方案,并結合融合教育進行個案研究。

  一、個別化教育的含義

  個別化教育是教師從幼兒的個別差異和個體發展的特殊需要出發,有針對性地為每個幼兒制定教育計劃(包括文化認知、思想教育、生活技能、康復矯正等),彈性處理教育因素,選擇合適的課程和多層次的教育內容,選配多樣化的教育方法,進行多種形式的評價,促使每一位幼兒在適合的環境中求得最佳發展。

  二、個別化教育的基本原則:

  1、差異性原則是指每個兒童都是特殊的,他們具有個體間差異和個體內差異。兒童各個不同,而且一個兒童所具備的幾種能力中也有強勢、弱勢之分。只要教育實施時能尊重兒童的個別差異,遵循兒童發展規律來制定教育方案,每個兒童的潛能便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2、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從幼兒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大多數幼兒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又要考慮所有幼兒的個性特點和個別差異,使每個幼兒都得到充分發展。

  3、掌握學習原則認為:允許學習較慢的幼兒花更多的時間來達到目標,不斷評價幼兒的進步情況以確定他們達到目標的程度,提供適合不同幼兒的能力和學習風格的可選擇的教學途徑,以及為運用通常的方法教學失敗的幼兒提供矯正教學。

  4、人的發展的個性傾向理論認為:適用于群體的行為和心理活動的規律可能對某特定個體的活動沒有指導意義。

  三、個別化教育的常規管理

 ?。ㄒ唬┰谘芯窟^程中,我們將重點放在教育教學的內容、組織形式及實施策略上:

  1、為順應幼兒個別化發展的需要調整課程設置,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教學內容的深、淺、多、少可因人而異;根據幼兒的學習能力,可調整教學進度的快、慢;針對幼兒某一方面的顯著缺陷可強化或削弱某一門課;有些幼兒除了教學上的調整,還需進行各種訓練、治療和康復。例如輕度弱智生要加強與普教班的融合活動;有語言障礙的幼兒,增設語訓活動和加強舌位操訓練;喜歡音樂的學生,增加趣味器樂的學習;有運動障礙的學生,多進行爬行、行走、平衡、力量、協調等訓練;對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增設訓練小肌肉的課程;有行為障礙的學生,要增強自控訓練,增加游戲和社交活動。

  2、調整課堂教學結構,具體落實個別化教育內容。根據個別化教育計劃,要解決一個或幾個相同教學內容時,可采用集體授課的方法;對幼兒某一技能的反復訓練,可采用分組練習的方式;而個別輔導是根據幼兒的缺陷行為的一種補救措施,在時間安排上可以是集體授課時的個別輔導,但是,大量的應是課外的個別補救。

 ?。ǘ┧茉旖處煛蛟旖逃蒲械纳?/P>

  如果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對學習而言,那么對于教學研究則是“教而不研則退,研而不教則廢”。只有培養出了研究型的教師,才能有質量地開展課題的研究工作。教師,是課題研究的生力軍,為此,我們的首要工程是--塑造教師。

  1、樹立教研意識

  教師首先要樹立實踐科研的意識,清醒地意識到自身不是教育教學科研的旁觀者,等別的專家和研究人員去制定一套適合自己的課題實施方案。而是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開展課題研究工作。要通過自己的一個科學研究過程來發現、研究、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

  2、加強理論學習

  學習是研究的基礎,每個教師只有勤于學習,讀專業書、理論書,注重在課題研究中不斷獲取新的教育理論,提高自身的研究修養,勤于積累,才能厚積薄發,才能有力量做好課題研究工作。我們加強對特殊教育教學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的研究,結合課題,理論學習上圍繞以下三個問題:1)近年來特殊教育的發展趨勢。2)實施個別化教育對教師的要求。3)如何制定、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鼓勵教師以自學為主,同時雙周五的教研活動開展討論。主要刊物以《個別化教育計劃的理論和實踐》、《現代特殊教育》、《香港弱智教育培訓匯編》等為主。

  3、外出增長見識

  為了促使我園的教育研究蓬勃成長,幼兒園通過多渠道向姐妹園學習取經。不管是普通幼兒園,還是特殊幼兒園的教研活動都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平臺。只要聽說特教戰線有研究活動,幼兒園總是不惜投資盡可能多地讓教師出外學習,通過這樣的外出學習活動,不僅使教師長了見識,還激發了我們的學習欲望,因為我們在比較中更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4、聘請專家傳經

  我們通過“立足本園,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加強業務培訓。多次聘請專家、名師來校作講座,如:聘請黃保法老師來園作“運動課程”的講座;請市特殊教育教研室的蔡培瑛老師來園指導個別訓練,并作講座等,這一個個講座都使教師們收益匪淺。

 ?。ㄈ┣袑嵶ズ谜n題研究工作

  1、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

  全園課題組成員立足承擔的子課題,明確研究重點,制訂好每學期課題實施計劃。這個計劃要能落實個別化教育的具體措施,教師確定接受個別化教育的對象后,充分了解這個幼兒的個性特點、行為缺陷補償需要,根據情況確定教學目標,突出進度進程,選擇教育方法,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記載情況,以便及時修訂。

  2、加強課題組的研討活動

  每學期我們要求每位組員對全園教師展示一堂結合課題研究的公開課,課后分組討論,舉辦評課活動,每個教師踴躍發言,激發了對課題研究的熱情。

  3、創設成功機會的活動

  為了更好地實施個別化教育,我們積極為幼兒創設成功機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讓每位幼兒都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活動中,每位幼兒的潛能得到了發展,有了成就感,更激發了他們參加各項活動的興趣。

  4、實踐與推廣相結合

  我園勇于展示自身的成績與不足,今年在上海市學前教育年會上進行“融合教育的研究與探索”的交流,以得到學習與改進。

  5、多寫論文

  與案例

  每個課題成員積極參與,不斷反思,在實踐的基礎上人人撰寫兩份材料:個別化教育個案分析及有質量的課題研究論文。教研組將擔負起收集、反饋信息的任務,及時把有關征文論文競賽等信息傳達到每位教師,并組織人員對教師的論文進行篩選,把好質量關,鼓勵教師積極投稿。

 ?。ㄋ模幊稣n題研究成果

  我們加大力度促使老師出成果,主要是提高課題研究水平,爭出論文成果。在區、校級各項論文競賽中,我們都組織課題組老師踴躍參與,主要論文有:《融合教育對促進普特班幼兒交往能力的探索》、《提高智殘兒童山XX動作感知能力的個案研究》、《聾幼兒早期康復一體化教育實踐研究》、《關于聽障兒童語言康復的個案研究》等。

  通過接受個別化教育,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發展,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揮,身心缺陷得到矯正。

 ?。ㄎ澹┐嬖趩栴}:

  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原因主要有:

  1)學校教師緊缺,每個教師課務繁重,鉆研時間不夠。

  2)理論水平不夠,缺乏思考的深度。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以科研為抓手,促特教教學質量]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