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月8日消息:聾啞孩子有自己的學校,腦癱孩子、智障孩子也有自己的學校,哪一天,這些患孤獨癥的孩子也能擁有屬于他們自己的學校呢? 據勞動報報道,研究表明,孤獨癥孩子中,70%智商低于正常水平,20%完全智力正常,還有10%的孩子屬于高功能孤獨癥,這些高智商的孩子通常在某些方面有特別的天賦,比如對數字的記憶能力、超出常人的計算能力,據悉,高功能孤獨癥愈后可以完成大學本科乃至碩士研究生程度的學習任務。這樣的孤獨癥孩子該到哪里去上學呢? 孤獨癥孩子可以上學嗎?他們極度孤僻,不能與他人發生正常的人際關系;他們語言發育遲滯,失去用語言交往的能力;他們行為古怪刻板、天不怕地不怕……這讓不少患兒的家長老師失去信心。 長期從事兒童心理研究的杜亞松博士告訴記者,從狹義上講,按照醫學上常用的衡量疾病痊愈的標準,兒童孤獨癥由于起病于嬰兒期,嚴重影響兒童心理的正常發育,即使高功能或者癥狀恢復顯著的患者,仍然達不到“痊愈”的標準。從廣義上說,孤獨癥又是完全可以治療的,至少可以通過綜合治療達到減輕癥狀、改善交往、增加興趣的目的。 杜亞松認為,早期訓練教育是孤獨癥得以康復的有效方法之一。有研究結果顯示,經早期干預后,進入成年的孤獨癥患者大約5%不再依賴他人而找到某種有報酬的工作;10%患者癥狀改善但仍需要保護;25%患者取得進步但還不能獨立生活。 國外一項追蹤調查顯示,對19例孤獨癥患者進行一對一行為訓練,每周訓練40個小時,訓練時間2年以上。結果顯示,訓練組在智商、社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行為和情緒癥狀、伙伴關系、同情心、家庭關系等方面都有改善,47%可以進入普通學校上學。 |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