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期保健原則
出生后到滿1周歲之前為嬰兒期,又稱乳兒期。這個時期為小兒出生后生長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因此需要攝入的熱量和營養素尤其是蛋白質特別高,如不能滿足,易引起營養缺乏。但此時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夠完善,與其高需求產生矛盾,易發生消化與營養紊亂。提倡母乳喂養和合理的營養指導十分重要。嬰兒期抗病能力較弱,易患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需要有計劃地接受預防接種,完成基礎免疫程序,并應重視衛生習慣的培養和注意消毒隔離。
幼兒期保健原則
1周歲后到滿3周歲之前為幼兒期。生長發育速度較前減慢,尤其在體格發育方面?;顒臃秶鷿u廣,接觸周圍事物增多,智能發育較前突出,語言、思維和應人應物的能力增強,但識別危險的能力尚不足,故應注意防止意外創傷和中毒。飲食已從乳汁轉換為飯菜,逐漸過渡到成人飲食,故需注意防止營養缺乏和消化紊亂。此時接觸外界較廣,而自身免疫力仍低,傳染病發病率較高,防病仍為保健重點。
學齡前期保健原則
3周歲后(第4年)到入小學前(6-7歲)為學齡前期。體格發育速度又減慢,達到穩步增長,而智能發育更趨完善,求知欲強,能作較復雜的動作,學會照顧自己,語言和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應根據這個時期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特點,從小培養共產主義道德品質,養成良好的衛生、學習和勞動習慣,為入小學作好準備。學齡前期小兒防病能力有所增強,但因接觸面廣,仍可發生傳染病,易患急性腎炎、風濕病等;因喜模仿而又無經驗,故意外事故較多。應依據這些特點,做好預防保健工作。
青春期(少年期) 原則
女該從11-12歲開始到17-18歲、男孩從13-14歲開始到18-20歲稱青春期(相當于中學學齡期),但個體差異較大:有時可相差2~4歲。此期特點為生長發育在性激素作用下明顯加快,體重、身高增長幅度加入,第2性征逐漸明顯,生殖器官迅速發育、趨向成熟,女孩出現月經,男孩發生遺精。此時由于神經內分泌調節不夠穩定,常引起心理、行為、精神方面的不穩定;另一方面由于接觸社會增多,遇到不少新問題,外界環境起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在保健工作上,除了要保證供給足夠營養以滿足生長發育加速所需,加強體格鍛煉和注意充分休息以外,尚應根據其心理、精神上的特點,加強教育和引導,使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培養優良的道德品質。并應及時進行生理衛生教育,使他們了解自己的變化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避免過份緊張。由于神經內分泌對內臟器官的調節不穩定,有時可出現甲狀腺腫、高血壓等,必要時可予以治療??傊?,必須重視青春期衛生保健工作,以保證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胎兒期保健原則
小兒處于生長發育的動態變化過程中,各系統組織器官逐漸長大發育完善,功能亦愈趨成熟,故不同年齡階段小兒的解剖、生理、病理等都各有其特點。一般劃分為以下各期,但生長發育為一連續過程,各期之間并沒有嚴格界限,而且相互之間有密切聯系。
胎兒期 從卵和精子結合到小兒出生統稱為胎兒期,在母體子宮內約經過294天(從末次月經第1天算起為42周,其周齡稱胎齡或妊娠齡,從受精開始約為40用)。最初2周受精卵細胞不斷分裂長大(稱胚卵期),在胎齡2-8周內各系統組織器官迅速分化發育,基本形成胎兒,故懷胎最初8周為胚胎期(或成胚期),是小兒生長發育十分重要的時期,如受內外因素影響,發育受阻,可引致各種先天畸形。8周后至出生為胎兒期,各器官進一步增大,發育逐漸完善,胎兒迅速長大。胎齡滿37周后出生的小兒為足月兒。臨床上將妊娠全過程分為3個時期:①妊娠早期:從卵受精至未滿12周,胎兒在此期末基本形成,可分辨出外生殖器;②妊娠中期:自13周至未滿28周,此期胎兒各器官迅速成長,功能也漸成熟,但在20周前體重<500g,肺未發育好,如早產不能成活,從20周至28周肺泡逐漸發育,28周后體重約1000g,早產者大多可存活;②妊娠晚期:自滿28周至42周,此期胎兒以肌肉發育和脂肪積累為主,體重增加快。
胎兒完全依靠母體生存,孕母的健康、營養、情緒、環境、疾病等對胎兒的生長發育影響極大。孕母如受到理化創傷、缺乏營養、感染、藥物、心理創傷等不利因素侵擾時,可使胎兒生長發育發生障礙,導致死胎、流產、早產或先天畸形等不良結果。因此加強孕期保健和胎兒保健十分重要。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