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文摘 > 文摘瀏覽 > 瀏覽文章

行為改變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十三

2008/12/8 13:04:56 來源:不詳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13.制止、否定和斥責
現在許多孩子的不良行為,實際上就是家長沒有及時運用制止、否定和斥責導致的。
制止、否定和斥責是家庭、學校中經常使用的矯正行為的方法,其中斥責是標準的懲罰,制止和否定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才有懲罰作用。
例如,兩個孩子打架,應該馬上制止,跟著進行否定,使之明白打架不一定是處理問題的最好辦法,然后對有錯的一方或雙方進行斥責。
沒有不伴隨制止、否定和斥責長大的孩子?,F在許多孩子的不良行為實際上就是沒有及時運用這三者而導致的,或者說許多父母沒有學會及時恰當地對孩子說“不”。
這三者能使孩子認識到當時的行為是不恰當的,從而在今后更少發生類似行為。由于個別家長的素質不盡如人意,本來使用斥責和制止能很快制止的行為,可是由于監護人的觀念、思想等原因,反而加強了不良行為的發生。
我曾經見過兩個孩子有類似的不良行為,因為家長的處理不同而產生了不同的效果。
在北太平莊投幣電話亭前,一個小孩拿著電話機玩,又搖又砸,又讓它掛在半空中,帶孩子的爺爺不僅不制止,反而笑瞇瞇地看著孫子玩。在方莊小區,我看到一個更小的孩子玩電話機,他那農村來的母親(看來是在北京打工)用我聽不太懂的方言嚴厲斥責孩子不該這樣,這個受到斥責的孩子及時放下了電話機。
像前一個例子中的爺爺,怎么能培養起孩子的公德意識呢?我們又有什么理由怪當今的孩子不懂公德呢?家長不去制止不良的行為,自然就無法在孩子心目中建立起公德意識。
因此,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家長必須立即制止、斥責,對孩子說“不”。
也有過多、過濫或不恰當地使用制止、否定和斥責的例子。
一個8歲的男孩正在家中看《動物世界》,神奇的畫面使孩子躍躍欲試地說:“我將來也要當攝影家,到全世界拍動物?!笨墒?,一邊的孩子媽媽卻說:“就你?待一邊去吧!”真是一瓢冷水澆在孩子的心頭,那種否定帶給孩子的往往是興趣的直接喪失。
這是帶有嘲弄、損傷自尊性質的懲罰,這種懲罰在許多老師那里,也常不經意地使用。
初中三年級女生小霞有相同的經歷,自己考了好成績之后,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反而回家生悶氣。原來老師當著她的面批評另一個同學說:“小玉都考了93分,你為什么不能考好?連她都不如?”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行為改變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十三]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