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 論
焦慮是選擇性緘默癥的體質,「危險」「恐懼」的環境、困難的作業是他的觸媒。學校本位個別化多重處理模式是目前共同認定的最佳策略。藥物治療在處理此癥狀過程扮演重要的角色,若能配合認知治療效果更形彰顯。
附錄1:選擇性緘默癥個案-作者 莊億惠 91-09-14
筆者注:莊老師針對輕度智障兒童的特性:容易焦慮、較少自信心,巧妙采取假裝不會、不懂,襯托該生聰明,藉以增強其自信心、消除其焦慮,而使該生開口說話。
1.個案簡介:國小普通班五年級,女生,今年七月在榮總做過魏氏智力量表FIQ63。
2.行為表征:自幼兒園大班起不跟同學與老師講話,但是在家里和哥哥、父母親、鄰居的小朋友或長輩皆有很好的互動,且語言表達正常。
3.家教經驗:因為功課跟不上,所以曾經請過數字家教皆被她三振出局(以哭鬧的方式抗拒學習,最后皆不了了之)
4.榮總咨詢:透過短暫的會面,轉介我的實習生(附小資源班、瑪利亞早療總計實習一年,目前就讀兒福系研究所)給她當家教(因個案家境不佳,故每小時指酌收200元,每次1個半小時)。
5.拜訪過程:環境:因個案居住的環境為租賃的三樓透天(家庭代工),三樓為個案和哥哥讀書的地點。
時間:今天早上8:30抵達,(之前有要求媽媽告知,榮總有一位她看過姓莊的阿姨會拿玩具來跟她玩),剛開始她還是不說話,后來我便要求媽媽帶我和實習生至三樓聊天,(她還是不愿意上樓)和媽媽聊了20分鐘并轉述教授的建議,同時告訴她,日后若還是有困擾,可以至臺中師院特教系找黃金源教授提供意見,因為您會更專業!我獨自到ㄧ樓找她,她正在玩電視游樂器,于是我便拜托她教我,因為我真的不會玩,當然她還是不理我,所以我就開始變的更笨----,在不適當的時間發射,結果她很快就Game over,這時候,她說了第一句話:『喔!死了啦!』,接下來我就趁勝追擊,開始問她,如果你不教我,我又會按錯喔!這個按鍵是做什么用的?她便開始很跩的說:『方向的啦!』、『發射的啦!』過了一下子,她可能覺得我在旁邊很無趣,就上去三樓找媽媽了,這時候我就跟上去,并請媽媽下樓端茶給我們喝,待媽媽ㄧ離去,我便開始問她:『桌上的洋娃娃是哥哥的嗎?』『我的啦!』接著便要求她解釋桌上的暑假作業內的相片是誰,在做什么--------,她也會ㄧㄧ回答----漸入佳境。
接著我便拿出我帶來的視覺辨識的游戲圖卡跟她玩,她一下子便排好了,我故意很夸張的裝得很驚訝!「你------怎么那么厲害?我的小朋友要一個小時才排的好,你-------竟然只花了1分鐘」,真的很厲害?。ㄋ@時候笑的很燦爛?。┯谑俏乙笏冶荣?,算時間看誰最先排完,只發現她非常專注,繼續完成未完成的圖卡,而我當然祇是跟她平手而已,而且還錯誤百出,讓她找出我的好多錯誤!當然免不了要求她總計她找了幾張,我找了幾張,相差幾張?她算的非常認真!都答對!最后我做了一個結尾,我輸了,所以只好把一條糖果給她,但是告訴她,這條糖果是宋姐姐帶來的,要她跟宋姐姐說聲謝謝!后續:詢問她:『因為阿姨很忙,所以下一次請宋姐姐來跟你比賽,看誰排的比較快?』,她竟然很高興的點點頭!有跟家長協調,下一次上課,幫哥哥補習,但是個案必須在旁邊另ㄧ張桌子寫作業,剩下的半小時,跟個案完排卡游戲,我有教實習生,在游戲中融入目前五年級的課程!日后再逐漸延長個案上課的時間,而哥哥的時間再逐漸縮短。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